第254章 抵达重庆!土司之弊!(2/2)
“陛下圣明,土司之中,表面顺从、内心反叛者不在少数,只不过尚未显露出明显的迹象罢了。”
“至于他们究竟藏匿了多少兵力,伪装得多么衰弱,臣实在不敢妄下断言。各个部族根基不同,有的不过数百年传承,而有的却已有千年历史。”
秦良玉虽对川贵一带的土司略有了解,但因缺乏确切情报,自然不敢在皇帝面前信口开河。
就拿她的马家来说,自汉代传承至今,是川中名门望族之一,历史之久、底蕴之深,非寻常家族所能比拟。
表面上只维持一支五千人的武装力量,但实际上,像他们这样的家族,只要有足够的粮草与兵器,一声号召,召集数万人并非难事。
朱由校对这些也有所掌握。历史上的浑河之战,四千白杆兵全军覆没,秦良玉一道命令便从石柱调来三千精锐,可见其家族实力。
这也是历代皇帝对土司难以掌控的根本原因。他们在地方盘根错节,根深蒂固,又拥有自己的族群支持,形成了稳固的基本盘。
明面上允许他们保有私兵,这些军队由他们自行供养,战力不容小觑,至少对上眼下衰弱的南方卫所军,仍能占据优势。
尤其到了明末这个乱世,土司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手中的权力也更大。
他们掌控着朝廷与西南沟通的命脉,一旦生变,不听号令,整个西南便可瞬间脱离掌控。
朝廷原本“以夷制夷”的策略,如今已完全失控,和应对辽东、草原的手段一样,演变成了“以夷养夷”。
更致命的是,朝廷既无能力改变现状,也无实力加以压制,只能任由他们势力坐大,直至反叛四起。
即便是开国之初,太祖皇帝拥兵数十万,战力强悍,推行“改土归流”也以失败告终。成祖时期更是对土司问题避而不谈,可见这些势力的根基有多深厚。
尽管深知其中凶险,朱由校仍然决定迎难而上。他清楚自己正在走一条危险之路,却不得不走。
那些土司同朝廷官吏一般,个个贪婪成性、残暴无情,在他们双重压榨之下,西南民众生活困苦,境遇比万历四十六年前的辽东还要恶劣。
西南百姓几乎可以说是挣扎在死亡线上。
双重剥削之下,他们整年难得温饱,却又不至于饿死,整日陷于苦难深渊,在煎熬中度日。
他们对朝廷并无多少认同,否则李自成与张献忠等人也不会执意进入四川。
除了四川地理位置重要之外,还因川贵一带秩序混乱,百姓对明朝缺乏忠诚,战乱频仍,正适合成为他们的落脚之地。
奢安之乱爆发后,在这些土司的煽动下,大批深受压迫的民众纷纷投奔叛军。
短短一年之内,叛军势力就蔓延至西南五省,对早已捉襟见肘的明廷财政无疑是雪上加霜,局势更加难以控制。
既然来了,就一定要根除这个祸患。后人只知江南士绅集团罪恶深重,却忽视了这些类似世族的土司同样也是国家的大患。
“朕如此急切地将你们召集于此,就是要让你们明白朕心中真正的想法!”
“朕早已对这种畸形而不合理的土司制度深感不满,此次前来,正是要借奢崇明叛乱之名,彻底铲除这一制度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