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皇家(2/2)
不过,这些都是可以割舍的边缘人物,影响不大,弃车保帅便是。
真正让他心头暗喜的是,据他所了解,督察院的那位正三品右副都御史杜松龄,与沧州刺史勾结颇深,涉事极重。
两人的关系极为要好,几乎每次在沧州刺史进京数职之际,都会和着杜松龄一聚。
如今,沧州暴雷,这杜松龄要说其中没有关系,傻子都不信。
而督察院,作为最高监察机关,负责纠劾百司,提督各道,素有“风宪衙门”之称,其中绝大部分官员,都是大皇子一派的铁杆!
尤其是这位杜松龄,更是大皇子的核心党羽之一。
可以想象,此刻的大皇子该是何等的焦头烂额。
若这位右副都御史因此事倒台,对大皇子派系的打击将是巨大的。
甚至可能动摇其在言路和监察系统中的根基。
想到这里,太子心情愈发舒畅。
他看向绮罗郡主,开门见山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关怀与义愤:
“绮罗妹妹大可放心!在枫林城所受的委屈,皇兄我定会为你做主!”
“此番沧州官员如此胆大包天,草菅人命,实乃我大炎朝之耻辱!
方才我来之前,已上奏父皇。
父皇闻讯,勃然大怒,已下旨彻查此事。”
“妹妹放心,用不了多久,定会还枫林城数十万冤魂一个公道。
还沧州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太子的话语铿锵有力,目光真诚。绮罗郡主心中顿时了然。
太子党如此积极,甚至陛下如此迅速地表态要严查,这背后的政治风向已经非常明确。
说明太子手底下的人对这事涉及不深。
否则,太子绝不会是这般轻松愉悦的心情,相反,还这么兴致勃勃,看来大皇子那边有难处了呀。
大皇子那边的人,恐怕是在劫难逃了,太子党要借此机会,狠狠地打击对手。
“绮罗代枫林城百姓,谢过太子殿下。”
绮罗郡主再次欠身。
她这次来不在乎任何的政治影响,单纯是为了百姓讨个公道。
无论太子出于何种目的,只要能推动此事彻查,对枫林城的亡魂而言,便是好事。
又闲聊了几句,绮罗郡主便起身告辞。
凤临公主听说她要走,嚷着要跟她一起回梁王府,说要去见见那个能写出《西游记》的许长生。
直到九皇子在一旁小声提醒了一句:“皇姐,今日王祭酒要检查课业…”
凤临公主这才如同霜打的茄子一般,蔫了下去,只能不情不愿地说道:“那…那下次有机会再去吧…”
绮罗郡主总算摆脱了这条小“跟屁虫”,带着侍女,刚走出陈妃的宫殿没多远,便看到一名身着儒衫、气质沉稳的年轻人早已等候在宫道旁。
见到绮罗郡主,那年轻人快步上前,恭敬地躬身一礼,声音平和地说道:“郡主殿下,在下在此等候多时。我家老师想请郡主殿下一叙,不知殿下可否移步?”
绮罗郡主微微一怔,问道:“你家老师是…?”
年轻人抬起头,轻声吐出两个字:“赵渊。”
听到这个名字,绮罗郡主心头不由得一震!
赵渊!
当朝首辅!
真正的文官之首,大炎王朝的第一权臣!
她完全没想到,这位地位超然、连太子和大皇子都要极力拉拢的首辅大人,竟然会在这个时候派人来请她。
虽然不知道对方的目的为何,但犹豫片刻后,绮罗郡主还是点头道:“请带路吧。”
…
与此同时,大皇子所居的宫殿之中。
“嘭!”一声瓷器碎裂的巨响传来。
殿内,一名身穿从三品孔雀补子官袍的中年官员,正哆哆嗦嗦地跪在地上,不住地磕头,额头上已见血痕,嘴里连连哀求道:“殿下!殿下!您一定要救救下官啊!”
大皇子夏丹云脸色铁青,胸膛剧烈起伏,他指着地上的官员,恨铁不成钢地骂道:“杜松龄!我怎么都没想到!你他妈的居然会牵扯得这么深!你太让我失望了!”
他越说越气,上前一脚踹在杜松龄的肩膀上,将他踹得一个趔趄。
“我花了多少力气,才把你扶到这右副都御史的位置上。
正三品大员!
再有两年,最多两年!!!
等那老家伙致仕,你就能升任左都御史,成为督察院名正言顺的一把手!”
“你…你居然敢在沧州那边伸手!还搞出这么大的篓子!
现在整个长安城都知道了!
舆论沸沸扬扬,父皇已经下旨要严查!!
你让我怎么保你?!”
大皇子真是气炸了。
杜松龄是他在督察院系统中布下的一颗重要棋子,是他钳制百官、掌控言路的关键人物。
如今倒好,不仅这颗棋子可能要废了,甚至可能会反噬到他自己。
太子党那边绝对会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扑上来。
杜松龄也是悔不当初。
原本以为天高皇帝远,沧州那边的银子拿了也就拿了,谁能想到会东窗事发,而且是以这种惊天动地的方式?
他知道自己手脚不干净,一旦被查,绝对是死路一条,现在能救他的,只有眼前的大皇子了。
他不住地磕头:“殿下!殿下!您不能放弃下官啊!下官对您可是忠心耿耿!”
大皇子揉着发胀的额头,强忍着怒火。
放弃杜松龄?
不仅是自断臂膀,更会让手下其他人心寒。
但保他…谈何容易?
他长长地呼出一口浊气,阴沉地问道:“你到底贪墨了多少?”
杜松龄哆哆嗦嗦,但还是一咬牙,伸出一根手指,颤声道:“一…一百五十万两…”
“一百五十万两?!”大皇子听到这个数字,气得差点背过气去,“你的胆子也太大了!”
他强忍着立刻拔剑砍了这蠢货的冲动,来回踱步片刻,猛地停下,眼神阴鸷地说道:“现在,能救你的办法,只有一个!”
“去!立刻给我把所有参与此事的、你知道的、级别比你低的官员,名字全部给我写下来!一个都不许漏!”
杜松龄打了个哆嗦:“殿下,您是要…?”
大皇子眼中寒光一闪:“你的脑袋还想保住,就只能让这些
把你贪墨的银子,想办法变成他们贪的。
让他们去分担压力!”
杜松龄颤抖道:“可是殿下,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就算我把银子栽赃给他们,一旦查起来,他们为了活命,又岂会不把下官供出来?”
“不是栽赃,是让他们自愿拿走这笔银子,这笔银子从头到尾都是他们拿的,跟你没有任何关系。你的家里一分银子都没有!”
“这这…这明摆着是送死…他们会愿意吗?”
大皇子脸色更加阴沉,声音冰冷:“那就要看他们是选择自己一个人死,还是拉着全家老小一起死了。”
杜松龄瞬间明白了大皇子的意思。
用他们家人的性命作为威胁,强行让他们闭口,扛下所有罪责。
他知道这法子极其凶险,成功的可能性极低,但眼下,似乎也只有这一线生机了。
他一咬牙,连忙爬到书案前,提笔便开始写下一个又一个名字。
大皇子看着那纸上不断增加的名字,眼神闪烁不定。
他又看了一眼跪在地上,如同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般疯狂书写的杜松龄,眼神深处,闪过一抹极其复杂难明的光芒,其中甚至夹杂着一丝…杀意。
死道友不死贫道,若事真的不可为…或许,还有其他办法。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皇宫,文渊阁附近的一处僻静书房。
绮罗郡主在那年轻儒生的引领下,来到此处。她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
书房内陈设古朴典雅,书香弥漫。
一名身着绯色仙鹤补子一品官袍、腰束玉带的中年男子,正端坐于宽大的紫檀木书案之后,提笔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折。
他面容清癯,目光沉静,虽未言语,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执掌乾坤的气度。
看到眼前之人,即便是见多识广的绮罗郡主,也忍不住轻轻呼吸了几下,平复了一下心境。
眼前之人,正是当朝首辅,权倾朝野的赵渊。
是连太子和大皇子都要小心翼翼、争先拉拢的人物。
当今陛下庆元帝痴迷修道,绝大部分朝政事务,皆由这位首辅大人先行批阅处理,再呈送陛下过目,而陛下往往只是简单浏览,甚至有时看都不看便直接用印通过,对其放权之大,堪称罕见。
这是真真正正的大炎第一权臣。
赵渊听到动静,放下手中的朱笔,抬起头,目光平和地看向绮罗郡主,随即起身,绕过书案,竟是对着绮罗郡主,微微拱手,行了一礼,声音温和而清晰地说道:
“臣,赵渊,见过郡主殿下。”
姿态放得甚低,丝毫没有倨傲之色,但越是如此,越让绮罗郡主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