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庇护所与尘封的日记(1/2)
峡谷下游的路径比预想的更加崎岖。溪流在乱石间切割出深深的沟壑,两岸是湿滑的岩壁和纠缠的荆棘。林烨和“灰隼”拖着简易担架,每一步都耗费着巨大的体力。阳光艰难地穿透茂密的树冠,在布满苔藓的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残影”依旧沉睡,但林烨能感觉到他身体的细微变化。皮肤下那些淡绿色的纹路不再仅仅是印记,而是仿佛拥有了生命,如同植物的毛细血管般微微搏动,汲取着空气中弥漫的、常人无法感知的自然能量。他身下的担架边缘,甚至有几株嫩绿的草芽悄然钻出,顽强地生长。
这景象让林烨心中不安,却也无可奈何。他们只能沿着卷轴地图上那闪烁的银色光点指引,艰难前行。
数个小时后,峡谷渐宽,溪流汇入一片相对平静的、布满鹅卵石的河滩。河滩对面,陡峭的岩壁底部,一个被浓密藤蔓和灌木几乎完全吞噬的洞口,隐约可见。
“就是那里!”“灰隼”拄着一根临时找来的粗树枝,指着洞口,声音因疲惫而沙哑,但眼中闪烁着希望。
渡过冰冷的溪水,拨开厚重的藤蔓,一个由青石垒砌、拱顶刻着模糊云纹的洞口显露出来。洞口上方,一块饱经风霜的石匾上,刻着三个苍劲的古字——“守山居”。
一股混合着陈年灰尘、淡淡草药和木质腐朽的气息扑面而来。洞口没有门,只有一道早已烂透的木栅栏残骸。
林烨示意“灰隼”警戒,自己指尖燃起一团柔和的光晕,率先踏入洞内。洞内空间不大,约二十平米,四壁是粗糙的岩石,有简单的石床、石桌、石凳,角落里还堆着一些早已腐朽的柴薪和一只锈迹斑斑的铁壶。洞顶有裂缝透下天光,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尘埃。一切都保持着主人离去时的模样,只是蒙上了厚厚的时光尘埃。
最引人注目的是石桌。桌上放着一盏青铜油灯,灯旁则整整齐齐地码放着几本用深褐色油布精心包裹的线装册子。
林烨小心地拿起最上面一本,拂去灰尘,解开系绳。册子封面是坚韧的牛皮纸,上面用墨笔写着四个字——《守山札记》。字迹端正,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
“是日记!”“灰隼”凑了过来,呼吸略显急促。
林烨深吸一口气,轻轻翻开。纸张泛黄发脆,墨迹却依旧清晰。开篇的日期用的是古老的干支纪年。
“……癸亥年,谷雨。恩师羽化,余承‘镇灵印’,继第十七代‘守山’之责。自此,青山为伴,星月为灯,守望‘龙眠’,不敢懈怠……”
开篇寥寥数语,便让林烨和“灰隼”心神剧震!守山人!龙眠之地!镇灵印!这些关键词如同钥匙,瞬间打开了通往过去的大门!
他们屏息凝神,一页页翻阅下去。这位无名的第十七代守山人,用从容而详实的笔触,记录了他长达数十年的孤独岁月:观测星辰轨迹的微妙变化,记录山川地气的升腾沉降,绘制精密的地脉图谱,修炼师门秘传的导引术(林烨能感觉到,这与他体内的暖流同源),以及……与那些被称为“外道”、不时试图潜入深山、目标直指“龙眠之地”的神秘势力进行的零星却凶险的较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