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赵卫国的木盒与土地开发的第一步(2/2)
“林哥,搞这么大动静,就为了堆点建材?是不是太浪费了?”包工头有些不解。这点投入,相对于土地未来的价值,确实微不足道。
林烨摇摇头,目光深远:“你不懂。我们不是在建仓库,是在‘种’地。先把架子搭起来,把‘已开发’的印记打上去。以后,无论谁来动这块地,都要先考虑我们这些‘现有设施’。这叫‘事实占有’,懂吗?”
包工头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林烨的意图很明确:通过最低成本的“开发”,造成既成事实,强化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将来,无论是政府征地补偿,还是与其他方合作开发,这些简易设施都将成为谈判的筹码,大大提高要价能力。这是一种非常超前的“土地囤积”策略。
工程很快启动。推土机轰鸣着平整土地,工人们开始打地基、立钢架。动静不大,但在相对安静的城郊结合部,还是引起了一些注意。红星村的村民看到“公家”项目真的动了工,还能拿到租金,对林烨和协调小组的态度更加配合,中心小学的拆迁谈判也因此顺利了不少。赵卫国得知后,对林烨的“办事能力”更加赞赏。
然而,就在工棚搭建到一半时,麻烦还是找上门了。
这天下午,两辆挂着国土局牌子的吉普车停在了工地旁边。车上下来几个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为首的是一个面色严肃的中年科长。
“谁是这里的负责人?把土地使用手续和规划许可拿出来看看!”科长语气生硬。
包工头吓了一跳,连忙打电话给林烨。
林烨接到电话,心中冷笑。果然有人坐不住了!他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赶到工地,脸上堆起热情的笑容迎上去。
“各位领导好!我是区重点项目建设协调小组的项目联络员林烨。这块地是我们小组协调,临时租赁红星村集体土地,用于中心小学项目的建材周转和工人休息,手续齐全,在街道办都有备案。”他边说边拿出协调小组的介绍信、与村里签订的租赁合同以及街道办的备案回执。
国土局科长仔细查看了文件,眉头微皱:“临时用地?搞这么大动静建永久性建筑?这不符合规定吧!”
林烨早有说辞,不卑不亢地解释:“领导,这不是永久建筑,是可拆卸的临时工棚和仓库,主要是为了规范管理,防止建材丢失和环境污染。项目结束后可以随时拆除恢复原状。这也是为了保障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是经过协调小组和街道办批准的。”他再次抬出了“重点项目”和上级批准的大旗。
科长看了看那些确实可以拆卸的钢架结构,又看了看手续齐全的文件,语气缓和了一些:“就算是临时建筑,也要注意规范!不能影响整体规划!我们会持续关注!”
“是是是!谢谢领导提醒!我们一定严格按照规定来!”林烨连连保证。
一番交涉,国土局的人最终没有强行制止,记录了一些情况后离开了。显然,他们也是受人指使来试探的,但林烨准备充分,理由冠冕堂皇,对方抓不到把柄。
这次小小的风波,有惊无险地度过了。但它给林烨提了个醒:盯着这块肥肉的人很多,稍有动作就会引来觊觎。他必须加快步伐,尽快让这块地产生更大的价值,或者…找到更硬的靠山。
工地继续施工。看着渐渐成型的简易仓库区,林烨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这五亩地,只是开始。他要以这里为支点,撬动整个深圳的土地财富!而隐藏在赵卫国木盒和大鹏湾礁石中的秘密,也将是他必须征服的高峰。
前方的路,挑战与机遇并存,而他,已无路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