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拨向省城的电话(1/2)
苏家那本泛黄通讯录上的名字和号码,像一道闪电,劈开了笼罩在林烨眼前的迷雾。谭正清,省委政策研究室!这个级别的人物,完全有能力介入深圳特区初期的具体事务,甚至影响某些人的命运。
但如何联系上这位“谭正清”,并让他相信一个陌生年轻人的举报,是一个巨大的难题。直接打电话过去?太唐突,很可能被当成无理取闹,甚至打草惊蛇。通过苏明诚引荐?苏明诚病重,且似乎不愿直接出面,只给了线索。
林烨反复思量,决定采取一种更稳妥、也更显诚意的方式——写信。
他花了一整天的时间,精心起草了一封举报信。信中没有情绪化的控诉,而是用冷静、客观的语气,陈述了事实:
1.规划委陈永革科长利用职权,对其合法经营的“烨磊贸易部”进行无理刁难(附上规划委要求停业的文件复印件)。
2.陈永革指使社会人员阿炳,以虚假采购为名设局,意图绑架勒索,暴力威胁人身安全(附上录音带文字整理稿,并注明有录音原件为证)。
3.质疑陈永革此类行为对特区投资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恳请上级领导关注并彻查。
信件措辞严谨,证据链清晰,既点明了问题,又上升到了“破坏特区建设”的高度。最后,他留下了贸易部的地址和联系方式,但隐去了自己的姓名,只署名“一名忧心忡忡的投资者”。
写完信,他将信件、文件复印件和录音带复制带一起,用牛皮纸袋封好。他没有通过邮局寄送,那样太慢且不安全。他让阿强找了一个绝对可靠的、经常往返于广州和深圳之间的长途货车司机,支付了足够的报酬,委托其将信件直接送到省委政策研究室门口,交给保安室,并强调是“谭正清主任亲启的紧急材料”。
这是一种风险较高但效率也高的方式。能否送到谭正清手中,需要运气。
信送出去后,便是焦灼的等待。林烨表面如常,每天依旧打理着贸易部的琐事,暗中却密切关注着各方面的动静。陈永革那边依旧沉寂,但这种沉寂更让人不安。赵卫国也没有再找他,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
时间一天天过去,就在林烨几乎要以为石沉大海时,转机出现了。
是一个周五的下午,一辆挂着省委小号牌牌的黑色上海轿车,悄无声息地停在了“烨磊贸易部”那条僻静的小街口。车上下来两个穿着中山装、气质沉稳的中年男人,径直走向贸易部。
当时林烨正在后院清点库存,阿强在前面看店。看到这两人进来,阿强吓了一跳,结结巴巴地问:“请…请问找谁?”
为首一个戴眼镜的男人和蔼地问:“请问,林烨林经理在吗?”
阿强连忙朝后院喊:“林哥!有人找!”
林烨心中一动,放下手中的活,快步走到前面。看到来人的气质和门口的轿车,他立刻明白了八九分。心脏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但面上依旧保持镇定。
“我就是林烨,二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