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第400章 龙国速度—271公里/小时

第400章 龙国速度—271公里/小时(1/2)

目录

1990年,春。北国春城,长客机车车辆厂。

这座共和国最老牌的铁路机车摇篮,今天迎来了它建厂以来最高光的时刻。往日里充斥着铆钉枪“砰砰”声、弥漫着浓重油漆和铁鏽味的旧厂房,在此刻显得黯淡无光。

所有的光芒,都聚焦在了新建成的、採用现代化管理标准的恒温总装车间。

车间内,彩旗飘扬,红色的巨大横幅从天车上垂下:“热烈庆祝‘先行者’号高速电力动车组总装下线!”

数百名穿着崭新蓝色工装的工人代表、来自全国各铁路局的领导、以及从京城专程赶来的铁道部和国家计委的官员,早已汇聚一堂。他们的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自豪。

在人群的最前排,站着铁道部总工程师何瑞祥、长客总设计师高致远,以及作为特邀嘉宾、也是这一切幕后真正推手的姜晨。

何瑞祥紧紧地攥着拳头,这位为龙国铁路操劳了一辈子、见惯了“咣当咣当”绿皮车的老人,此刻眼眶发红,死死地盯着面前那个被巨大红绸覆盖的庞然大物。

高致远则显得更为激动。

就在一年多前,他还在为GTO-VVVF变流变频器这个“天王山”而愁白了头,甚至一度做好了“引进TGV”的妥协准备。

可现在,他和他那支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的年轻团队,硬是靠着姜晨总师那份如同“天书”般的“技术大礼包”,用一年多的时间,不分昼夜地消化、吸收、验证,最终,将这个奇迹般地造了出来。

“同志们!”铁道部的一位领导走上台,声音洪亮,“今天,是龙国铁路史上,值得被永远铭记的一天!在国家‘强基’国策的指引下,在凤凰军工厂和姜晨总师的无私帮助下,在长客和四方两厂同志们的奋勇拼搏下,我们龙国第一代、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电力动车组——‘先行者’号,完成了全部总装!今天,它将正式下线!”

掌声,如同雷鸣般响起!

在所有人灼热的目光中,姜晨、何瑞祥、高致远等人走上前,共同握住了那把巨大的金色剪刀。

“我宣布,‘先行者’号,正式下线!”

“咔嚓!”

红绸应声滑落。

“嗡——”

一阵轻微的电流声响起,列车的前大灯瞬间点亮,如同睁开了双眼的巨龙!

“哇——!!!”

当列车的真容展现在世人面前时,整个车间爆发出了一阵惊天动地的、发自肺腑的惊叹!

这太他妈漂亮了!

这根本不是他们认知中的“火车”!

它通体洁白,宛如一块被打磨过的汉白玉,一道鲜艳的红色线条从车头贯穿至车尾,简洁、流畅、充满了现代感。

最震撼人心的,是它的车头。

那不再是传统“东风”机车那种方方正正、充满了力量感但又笨重的造型。而是一个完美的、极度流畅的“子弹头”流线型设计!这个造型,正是姜晨提供的、融合了“海龙”战机气动外形优化经验的产物,能将高速行驶时的空气阻力降到最低。

车身也不再是沉重的钢铁,而是闪烁着银色光芒的高强度铝合金型材。这是“点石”中心材料革命的成果,它让车体重量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比传统钢结构车体减轻了近百分之三十!

宽大的、密封良好的车窗,如同飞机的舷窗,透着一股高级感。

“这……这就是我们造的?”一个年轻的工人看着眼前的“银龙”,喃喃自语,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走!上车看看!”

高致远激动地拉着姜晨和何瑞祥,第一个登上了列车。

车门打开,不再是沉重的、需要用力推拉的铁门,而是轻盈的、带有气动密封条的塞拉门。

车厢内部,更是别有洞天。

没有了那股熟悉的、混杂着汗味、泡麵味和厕所味的“绿皮车”气息。取而代之的,是明亮的灯光、洁净的空气(得益于独立的空调系统)和宽敞的空间。

地板上铺着柔软的红色地毯,座椅是参照航空标准设计的、可以调节靠背的舒适软座,前面还有可折叠的小桌板。车窗明亮,视野开阔。

“这……这哪里是火车啊?”一名随行的官员感慨道,“这简直就是装在铁轨上的波音747!”

“这就是未来。”姜晨站在车厢连接处,感受着那极其平稳的气动悬挂,平静地说道,“这,就是龙国陆地交通的未来。”

高致远和何瑞祥看著这一切,眼中早已热泪盈眶。他们知道,这列火车,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它不仅仅是一列交通工具,它是龙国工业体系在姜晨的强力推动下,从材料、控制、製造到设计理念全面升级后,结出的第一个、足以向全世界炫耀的“民用硕果”!

“别高兴得太早。”姜晨适时地“泼了盆冷水”,“车造出来了,只是第一步。它能不能跑起来,能跑多快,跑多稳,还得拉到‘京畿快线’上,真刀真枪地溜一溜才知道。”

他的话,让亢奋的众人迅速冷静下来,也激起了更强烈的期待。

这条“银龙”,配上那条“F1赛道”(无砟轨道),到底能跑出怎样的“龙国速度”?

1990年,夏。

“京畿快线”示范线,全线120公里无砟轨道、高压接触网、以及基于“红星”系统早期技术的列车控制中心(CTC)已全部建成。

这条耗资巨大、汇聚了龙国当下最顶尖基建技术的“F1赛道”,在经历了数月的联调联试后,终于迎来了它真正的主角——“先行者”号。

京城南郊,高速铁路试验基地。

清晨,一列“先行者”号动车组,一共8节编组,静静地停靠在1号站台上。白色的车身在晨光下熠熠生辉。

数百名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正在进行着最后的检查。车厢内,佈满了各种传感器和高速摄像机,用于记录测试中的每一个关键数据。这是一次空载高速测试,目标是冲击250公里/小时的设计时速,甚至更高!

临时搭建的总调度指挥中心裡,气氛紧张到极点。铁道部总工何瑞祥、长客总师高致远,以及作为总顾问的姜晨,都亲临现场。他们面前的巨大屏幕上,显示着列车和线路的实时状态。

“‘先行者001’,这里是总调度,地面检查完毕,轨道线路清空,风速、气压正常。是否具备启动条件?”

“先行者001收到。”驾驶室内,传来了王师傅沉稳的声音。

王师傅是全铁路系统海选出来的、技术最顶尖的火车司机,开了三十年“东风”,从未出过一次差错。但在过去的三个月裡,他和他的团队一直在模拟器上接受姜晨团队编写的“魔鬼训练”。此刻,他坐在这个如同飞机驾驶舱般的玻璃化驾驶室内,手握着那根小巧的、单手柄的“速度-制动”控制杆,手心也不免有些冒汗。

“一切准备就绪,请求启动!”

“批准启动!目标速度:200公里/小时!逐级加速!”

“明白!”

王师傅深吸一口气,将控制杆缓缓推向了“牵引”区。

“嗡——”

没有传统火车启动时那种“哐当”的剧烈撞击,也没有机车的咆哮。只有一阵轻微的、如同电流涌动般的嗡鸣声。安装在列车底部的数台大功率异步交流牵引电机,在GTO-VVVF变流变频器的精确控制下,瞬间爆发出平稳而又强大的扭矩。

列车,以一种令人惊讶的平顺姿态,滑出了站台。

指挥中心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紧盯着屏幕上的速度数字。

“时速……60公里!”

“时速……80公里!”

“100公里/小时!达到了!”仅仅用了不到两分钟,列车时速就突破了100公里!指挥中心里响起了一阵压抑的欢呼。这个速度,已经超过了国内绝大多数“特快”列车的最高运营速度。

“平稳!太他妈平稳了!”高致远紧握双拳,“振动传感器读数……几乎没有变化!交流传动的优势太明显了!”

“驾驶室,报告感受。”何瑞祥拿起对讲机。“报告总调度!简直……简直就像是在丝绸上滑行!”王师傅的声音充满了兴奋,“没有‘哐当’声!没有明显震动!只有轻微的风噪!这……这哪里是开火车,这简直是在开飞机!”

“好!”何瑞祥大吼一声,“继续加速!目标160!”

“明白!”王师傅再次推动控制杆。

“120……140……160公里/小时!”这是龙国铁路目前正在攻关的“准高速”门槛,但“先行者”号几乎是毫不费力地就跨越了过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