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陶氏(2/2)
若仅是如此,还不算头疼。然商亦不纯。
盐商、铜商、外贸行户向官员“借官护”换来特许,官员则利用政令倾斜——减免贡税、优先批予商权、打压竞争者——让自家“合股”商铺独霸于市,做的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至于那些赋税官员,有的私设“后税”,不交便扣留货物;交了,则给“白条”,国库却分文未见。
如此,店铺亦有应对之法。
店中做两套账目:明账应付按察,暗账记录行贿与分成,一旦出事,即“同归于尽”,以此威胁上峰。
可怜小商小贩,却在其中夹缝而生,不时便要上交例钱,以应对沿途路卡。
那迟英,定是发现燕歌台背后的不同寻常,这才被灭口杀害。
可惜了一条性命。
本可以为国效力。
“若能抄了陶家,便可使国库充盈,实乃良策啊……”
魏玺烟喃喃自语,又想着:她须得暗中告诉阿弟一声,多寻些陶氏一族的错处,莫要惊动旁的,以雷霆之势将其抄没。
征战的钱资不就到手了?
——
虞铮出京已有月余,紧赶慢赶,堪堪到达裕州。
途中,他已听闻了右相被废一事。
此事固然为荀楷手笔,却难说背后无有某人添火加柴。
无论如何,她应当会高兴许多吧……
张相甫一倒台,接下来便是杜公。
只是要扳倒杜太尉,稍稍麻烦些。
杜宜光其人虽好弄权,但确乎立功无数,杜家儿郎亦有许多埋葬疆场。
身为肱股老臣和朝堂辅公,杜宜光威望甚高,其树大根深,远非旁人可比。
若是杜公能急流勇退,或许陛下不会决意将他们连根拔起。
只可惜烈士之心,何其壮矣。
皇帝已然亲政,老臣却不肯放权,怨不得如此。
陛下先前娶柳氏女为皇后,已经是在拉拢旧臣,他不会愿意再为人掣肘。
权臣跋扈,而君相已显。
杜家,迟早亦是会被清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