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以简御繁(1/2)
北京时间,2029年3月20日早十时。
尖兵院101所深藏于花岗岩下百米深的试验室中,杨杰总师的手指在冰冷的实验台上轻轻敲击。
他的学生侯山珊安静地站在一旁本能地放缓了呼吸,担心打扰到老师身上混合着极度兴奋与深沉忧虑的状态。
这种状态偶尔也被叫作“灵感乍现”。
杨杰的面前摆放着四份封存在硼硅玻璃下的样本,左二右二。对应的检测报告很久前已经由学生候山珊取回,杨杰读了不下三遍。
左边的样品一号和二号仅从外观上看不过是灰黑色的松散沙土,颗粒很细,极端干燥几乎不含水分。
这没什么特别的。
可事实上这两份样本来历都不一般,即便是杨杰也是求爷爷告奶奶——由候山珊具体执行——好不容易才从别的地方借来的。
一号样本是一份外交礼物。
是美国政府在1978年赠送给中国的月壤样本,来自于阿波罗17号飞船在月球澄海东南着陆区采集的高钛月海玄武岩。由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访华时作为特殊国礼送出,旨在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与建交进程。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时年43岁的欧阳自远被委以重任主持起月岩研究工作。
从这仅仅1克重的样本中又取出了0.5克——仅仅两粒黄豆那么重,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研究,奠定了整个中国早期月球科学的基础。
当时学界不乏嘲笑之声,认为从0.5克的月壤中榨出整整14篇论文难免让人怀疑其科学价值。
可事实是,如今中国探月工程的摩天大厦正是建立在这区区0.5克的沙土之上。
而右边的二号样本则是嫦娥六号在2024年6月于月球背面采集的月壤。
两公斤,管够。
自从月球与海鬼的联系开始先在一部分人中流传开后,这些样本的研究价值便再一次被拔高,人类学者试图从中找到更多关于海鬼的情报。
原本从事纳米武装设计与开发的杨杰和月壤样本分析扯不上关系。本来也确实如此,但是杨杰总师在研究另一样东西时发现了异常,不得不牵扯其中。
右边的三号样本——来自人形海鬼歼灭作战中回收的“第三方未知尖兵”纳米武装的神经主链残骸。
杨杰在进行分析时,在组成电极片的材质中发现了“非人造”的结构。
自从海鬼出现的那天起人类就没有放下过对海鬼的研究,每一次战斗后也都有专人尽力回收海鬼的残骸。
而在三号样本中发现的异常结构正是科学界早已烂熟于心的构成海鬼的基本分子结构!
出于严谨考虑,杨杰还专门搞来了货真价实的海鬼残骸即四号样品来进行对照。
确认无疑,那群疯子竟然真的在用海鬼为材料制造纳米武装!
这是因为这个发现,让杨杰有了一个可怕的猜测。
要知道第二代纳米武装技术是近几年才在杨杰为首团队带领下趋于成熟的。可是结合相关情报,美方几乎是在第二代纳米武装开始大规模列装的同时就组建了W.E.部队。
那么海鬼的成分又是什么时候加进去的呢?从实战表现来看,美国政府不说掌握技术,至少也是明白了这些残骸的特性。
难不成……美国政府接触海鬼的时间远比2020年的“塔斯马尼亚岛事件”要早?
一想到这,杨杰的好奇和担忧都被同时勾起。如果在这场人类公认的与海鬼的第一次接触前美国政府就知晓了海鬼的存在,那又会是什么时候?
思绪不由地飘到了近期沸沸扬扬的“月球大发现”,也称月球污染假说。
没错!就是月球!
海鬼到底是在几千还是几万年前就在月球积蓄起力量现在还需要进一步的证据,而美国政府却是在1969年就已经登陆了月球!
他们在那个时候就接触海鬼了?
杨杰是个行动派,他立刻开始了求证,动用起自己的关系开始寻求接触月壤样本的机会。
果不其然,首先是嫦娥六号带回的样本里果不其然发现了极其微量的海鬼碎片——这更加佐证了月球污染这一假说的真实性。
可紧接着,美国赠送的月壤样本却异常“干净”!
虽说两份样品的采集地和采集深度均有差异,但以陨石姿态撞击月背的海鬼或多或少都该有一点残骸乘着月球稀薄的大气扩散。
一号样本过度的干净反而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一样进一步加深了杨杰的怀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