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附耳探虚实(1/2)
未时的日头正烈,晒得函谷关的青石路面发烫。张诚带着亲兵在关前布设防务,额角的汗珠砸在地上,瞬间就被蒸成了白雾。他蹲下身,用匕首在地上划出道浅痕,这是绊马索的埋设位置,恰好与星图上毕宿的弧度重合。“按这个间距埋,五尺一道,绳头要拴在崖壁的老树根上,能禁得住三匹马拉拽。”
亲兵们应着,将浸过桐油的麻绳往土里埋,绳面涂的黑泥与路面融为一体,不细看根本辨不出来。张诚又走到不远处的洼地,这里要挖陷马坑,他踩着坑沿往下望,坑深丈许,底部埋着削尖的木桩,桩尖闪着冷光。“坑上得铺层茅草,再撒层浮土,要让马蹄踩上去像踩在实地上。”
正说着,尹喜踏着热浪走来,手里捧着星图,图上的毕宿七星星芒被朱砂描得愈发清晰,而在毕宿五的侧下方,颗原本黯淡的小星被圈了红圈,旁边注着“附耳星”。“《夏小正》说‘毕下五车人聚处,附耳一星紧靠边’,这星昨夜亮得细碎,像有人在耳边窃窃私语——犬戎定派了斥候来探虚实。”
张诚凑近星图,附耳星的刻痕小得像粒芝麻,光芒却被尹喜用银粉勾了细线,线尾蜿蜒曲折,直指关城西北角的断云崖。“先生是说,他们会从断云崖来?”
“附耳星主‘密探’,其光碎则谋细。”尹喜指尖点在断云崖的位置,“那里崖壁虽陡,却有处石缝可攀,是关防的死角。寻常斥候只会查关前的明防,真正的好手会绕去西北角。”他抬头望向西天,毕宿的光带依旧锐利,附耳星的微光就藏在光带边缘,像根细针,“传令下去,在西北角多堆滚石,石缝旁的灌木丛里藏二十名弓弩手,箭镞要涂火油,见影就射,不用留情。”
张诚心里一凛,他只想着防备关前的骑兵,倒忘了犬戎最擅攀爬的本事。去年犬戎袭扰北境,就是靠部落里的“飞狼”兵从悬崖摸进堡寨,杀了守兵个措手不及。“末将这就去安排!”他转身要走,又被尹喜叫住。
“箭镞涂火油时,让弟兄们故意弄出些声响,再把用过的油布扔在显眼处。”尹喜的目光里带着点深意,“附耳星要听,咱就给它点‘实料’。”
申时过半,关前的防务已布置妥当。绊马索隐在尘土里,陷马坑盖着伪装的茅草,关墙的箭垛后,弓弩手们张弓搭箭,箭镞上的火油在阳光下泛着油光。而西北角的断云崖,滚石堆得像座小山,石缝旁的灌木丛里,弓弩手们屏住呼吸,手里的箭蓄势待发。
尹喜站在观星台,望着关外的旷野。风从西方吹来,带着戈壁的沙尘,却吹不散毕宿的光带。他想起《甘石星经》里“附耳星明,主敌有细作”的记载,这星亮得越细碎,说明斥候的探查越仔细——他们不仅要看防务,还要算兵力、测虚实,甚至听士兵的口音辨虚实。
“让炊事营多烧些柴,把烟弄得大些。”尹喜对老卒说,“再让弟兄们在城头多走动,甲叶碰撞的声响要传得远些。”
老卒不解:“先生,这不是故意让他们看吗?”
“就是要让他们看。”尹喜指着附耳星,“这星像个偷听的耳朵,你越藏着掖着,它越想探;你大大方方亮出来,它反倒会疑神疑鬼。”
暮色降临时,关外的风里果然传来异样的动静。不是马蹄声,是衣袂摩擦草叶的窸窣声,断断续续的,像蛇在草丛里游走。张诚趴在箭垛后,借着暮色望出去,只见几个黑影贴着崖壁移动,身形矮健,动作轻得像猫,正是犬戎的“飞狼”斥候。
“先生说得没错,他们果然绕去了西北角!”张诚握紧了腰间的刀,指节泛白,“末将带一队人绕后包抄,定能活捉几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