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文始证道录 > 第2章 初染似风寒

第2章 初染似风寒(2/2)

目录

回到关署,尹喜立刻让人找来西市的舆图,在上面标注出患病者的居所。画完最后一笔,他发现所有标记都沿着排水渠分布,像条绿色的蛇趴在图上。而这条渠的走向,恰好与天幕上\"天街星\"西侧的暗河(星官名)星轨重合。《甘石星经·暗河篇》\"暗河动则水浊,主疫气流行\",原来地上的渠,竟是天上暗河的影子。

\"张诚,\"尹喜指着舆图,\"你看这些患病的人家,都在低洼处,潮气重,又挨着水渠。\"他想起《夏小正》\"低洼聚湿,湿生腐,腐生疫\",\"传令下去,让西市所有住在低洼处的百姓,暂时搬到关署后院的空房,那里地势高,通风好。\"

\"那西市......\"

\"继续关闭三日,\"尹喜的目光落在舆图上的排水渠,\"另外,让人彻底疏通水渠,把渠底的淤泥清干净,再撒上石灰。\"他顿了顿,补充道,\"清淤的位置,按'暗河'星轨的走向来,重点清理与'疾星'对应的河段。\"

张诚虽有些不解,却还是依令而行。尹喜则再次登上观星台,望筒对准\"天街星\"与\"疾星\"的方向。暮色中,疾星的光芒比昨日更亮了些,像颗烧红的火星,正一点点往天街星的位置挪。而暗河的星轨上,几颗小星忽明忽暗,像渠水里起伏的泡沫。

他翻开《甘石星经·合占篇》,其中一页写着:\"疾星犯天街,疫从西来;暗河贯天街,水腐人病。\"旁边还有行小字注脚:\"地之低洼,应天之暗河;地之湿腐,感天之疾星。\"原来古人早已知晓,星象与地脉、疫病的关联——天上的疾星与暗河一动,地上的低洼湿地就成了疫气滋生的温床。

\"关令,\"张诚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刚清淤的役夫说,渠底的淤泥里挖出些死老鼠,身上也长着绿毛,跟粮仓的霉斑一样。\"

尹喜的心猛地一沉。老鼠擅水,又喜阴暗,最易沾染湿腐之气,它们身上的霉毛,说不定就是疫气的载体。他忽然想起《夏小正》里\"虚危之下哭泣星\"的句子,虚宿主\"天府\",危宿主\"危败\",此刻危宿的光芒正隐隐发亮,像在预示着什么。

夜渐深,观星台的风带着潮气,吹得人骨头疼。尹喜望着疾星慢慢靠近天街星,两颗星的光芒交织在一起,红得像团火。他知道,关闭西市、疏通水渠只是权宜之计,要真正遏制疫病,还得找到星象与地气的症结。

他在《紫气星象录》上写下:\"惊蛰后四日,疾星犯天街,暗河星动。西市染病者五人,皆居低洼近水处,症类风寒而伴呕泻疹斑。地之湿腐感天之疫星,信然。闭市清渠,以应星象,观其变。\"

写完,他将望筒转向东方,岁星依旧藏在云层里,不肯露面。按《甘石星经》,岁星为\"福星\",它不出,疫气便难消。尹喜轻轻叹了口气,指尖在\"岁星\"的刻痕上摩挲着,仿佛这样就能把它从云里唤出来。

关城的更鼓声从远处传来,沉闷的声响里带着几分不安。尹喜知道,这一夜,西市的排水渠在静静流淌,观星台的星象在缓缓移动,而那些躺在病榻上的人,正与看不见的疫气搏斗——这一切,都被天街星与疾星看在眼里,它们的每一次靠近,都是对关城的考验。

露水打湿了望筒,冰凉的触感让尹喜清醒了几分。他收起星图,决定明日一早,就去查看那些搬到高处的百姓,看看离开了低洼湿地,他们的气息是否能避开疾星的侵扰。毕竟,星象虽远,可顺应星象的道理,却在脚下的土地里,在每个人的呼吸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