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1/2)
半月前,扬州刺史朱俊派儿子朱元璋领兵攻打袁术,双方在庐江交战。乔玄担心战火殃及家人,想起早年与荆州刘刺史的交情,便带着全族迁往襄阳避难。谁料在襄阳郊外竟遇上强盗,幸得伍奎一行人相救。
乔玄脸色略显难堪。他原听闻荆州富庶安宁,不料在治所附近就遭遇百余匪徒。望着遍地家丁尸首,他不禁怒火中烧,暗骂那个吹嘘荆州的商贩险些害他送命。
伍奎点头道:原来如此。随即邀请道:老先生既要去襄阳,不如与我们同行?我们正好也要去襄阳访友。
乔玄欣喜应允。二乔在旁欠身行礼时,衣领间露出的雪白肌肤让伍奎慌忙移开视线。
队伍启程后,伍奎虽目视前方山路,心思却飘向马车里的江东二乔。铜雀春深锁二乔果然名不虚传。他不禁好奇:究竟哪位是姐姐,哪位是妹妹?
此时马车内也颇为热闹。小乔扑闪着大眼睛,戳穿姐姐的走神:姐姐是不是喜欢那位持戟的公子?大乔顿时羞红了脸,轻敲妹妹额头:胡说什么!
小乔揉着额头嘟囔:人家开玩笑嘛。娇憨的模样令人怜爱。
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天空,大乔抿唇浅笑,对小乔的顽皮举动不予理会,思绪却不由自主飘向方才那位身骑金鞍骏马、手持方天画戟的俊朗青年。那等文武双全的翩翩君子,当真是世间难觅,若是能......
乔盈啊乔盈!她忽然惊醒般轻咬下唇,双颊绯红,连忙止住旖旎遐思。可那抹情愫却似藤蔓缠绕心头,不经意间,唇畔已漾开盈盈笑意。
小乔眨着灵动的眼眸,将姐姐的情态尽收眼底。她狡黠地转着眼珠,故意闭目假寐,嘴角却翘起俏皮的弧度,暗自盘算着鬼主意。
暮色渐沉时,巍峨的襄阳城郭映入眼帘。作为荆州首邑,即便夜幕将至,城门处仍是车水马龙。茶肆酒楼的灯笼次第亮起,朱漆雕栏的楼阁间飘荡着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这般繁盛景象,难怪中原百姓视此地为乱世桃源。
伍奎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不由感慨荆州百姓的富足安宁。但想到群雄割据的局势,又觉这份安宁如同风中烛火。他揉了揉酸痛的腿脚——接连数日的奔波,纵是铁打的汉子也觉困乏。
从行人口中得知,隆中山距此尚有二十里之遥。伍奎索性在城中寻了间客栈安顿。那边乔玄一家为拜访刘表,径直往刺史府去了。望着渐行渐远的车驾,他心中泛起淡淡惆怅,却终究按捺住情思。当务之急,是寻访薛仁贵与诸葛亮的下落。
翌日破晓,薄雾尚笼罩着山野,一行人已向西进发。二十里外的群峰如黛,其中一山尤为奇崛——汉水环抱其北,林壑幽深,恰似青龙骤然破土而出,在晨曦中显露出巍峨轮廓。
山野间,伍奎一行人踏着斑驳树影前行。隆中山色映入眼帘——山峦虽不高耸却透着灵秀,溪流虽不深邃却清澈见底,平坦的野地上生着郁郁葱葱的树林,猿鹤在林间嬉戏,松柏枝叶相映成趣。
好一处灵秀之地,不愧为卧龙栖身之所。伍奎轻抚象龙马的鬃毛,目光流连于沿途景致。
身侧传来尉迟恭瓮声瓮气的疑问:主公说的卧龙,莫非真有真龙在此盘踞?他瞪圆双眼四下张望,满脸掩不住的好奇。
伍奎嘴角微扬却不作答,只在心中暗笑。正行走间,但见林间小径转出一位布衣文士。此人约莫四十岁上下,身形颀长,举手投足间透着儒雅之气,令人见之顿生亲近之意。
伍奎策马上前,执礼相询:这位先生,敢问诸葛孔明居所该往何处去寻?
诸位寻孔明何事?布衣文士目光在伍奎一行人身上来回打量,眉眼间带着警惕。
在下燕甫,琅琊人士,与孔明是总角之交,特来拜会。伍奎拱手应答。
听闻同乡之谊,文士神色稍霁,回礼道:原来是孔明故人,在下司马徽。
伍奎心头微震,不想在此偶遇这位名士。他暗自以心神呼唤随身的异能系统,瞬息间便知悉了对方底细:此人不仅学识渊博,更精通相面之术。
烦请先生指点孔明住处。伍奎再度施礼。
司马徽遥指山径:沿此路前行三里,竹林深处便是。
谢过指引,伍奎当即催动象龙马。骏马扬蹄时,晨曦透过林隙在金色鬃毛上洒下细碎光斑。司马徽伫立原地,目送这一行人远去,山风拂动他的衣袂。
金黄色的战马?难道是他?
司马徽忽然一震,目光骤然锐利,在原地怔了许久,肃穆的面容浮现出一丝深意的笑容。
“哈哈,卧龙得其主,更得其时!”他朗声一笑,转身离去,神情是从未有过的轻松。
一行人继续前行约三里,果然见到前方成片的茅庐错落而立。泉水叮咚,一条清溪绕庐而过,四周草木葱郁,生机盎然,自然意趣尽显。
伍奎暗自赞叹,随即下马缓步至门前,轻叩门扉:“请问孔明先生与薛仁贵先生可在此处?”
门“嘎吱”一声开启,一张棱角分明的国字脸出现在眼前。此人身材魁梧,挺拔如松,伍奎心中暗赞:如此气度,绝非孔明,必是薛仁贵无疑!
想到眼前之人竟是传说中的应梦贤臣,伍奎心跳如鼓,难掩激动:“在下伍奎伍德瑜,敢问壮士姓名?”
壮汉一愣,低声念了一遍伍奎之名,随即猛然醒悟,惊呼一声,当即拜倒:“草民薛礼薛仁贵,拜见大将军!”
向来沉稳的薛仁贵此刻亦是心潮翻涌,欣喜难抑。
果真是他!
伍奎大喜,神情恳切:“我在幽州久闻薛壮士文武双全,画戟无敌,更擅统兵之才。如今天下动荡,诸侯割据,朝廷正值用人之际,特亲赴荆州相邀,望壮士出山,助我平定乱世,造福苍生,不知意下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