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老兵分配(2/2)
陆鸣环视众人,总结道:“我们要的不是一两支能打的部队,而是一支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过硬的人民军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经受住任何风浪的考验!”
石磊、王吉等人听完,深思片刻,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周老拐等人虽然觉得有点可惜,但也认为大队长看得更远。
方案就此确定。当分配方案下达到各中队时,周铁柱和孙强等人起初有些失落,但听到大队长关于“均衡发展”、“教导队”的阐述后,也渐渐理解了上级的深意,表示坚决服从组织决定!
就这样,一批经过改造、拥有实战经验的老兵,如同新鲜血液般,被注入了人民军各个中队。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战斗技能,更是正规军的纪律和战术意识。人民军这支年轻的队伍,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后,又开始了一场悄无声息却影响深远的“现代化”整编,朝着更加正规、更加强大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经过“三诉三苦”运动的洗礼和公平的分配,大批被改造过来的官军老兵,如同新鲜血液般融入了人民军各中队。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战斗技能和战场经验,更重要的是正规军的训练方法、武器装备的维护保养知识,甚至是一些简易攻城器械(如云梯、冲车)的制造和使用技巧。
在老兵们的带动和指导下,人民军各中队的日常训练水平肉眼可见地提高了。队列更加整齐,战术动作更加规范,武器保养得更好,战士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整个部队的战斗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然而,在几次由陆鸣亲自组织的营连级战术推演和实兵演习中,他却敏锐地发现了一个新的、更为深层次的问题:人民军的基层和中层指挥员(中队长、小队长、班长们),他们的指挥能力,远远跟不上部队整体战斗力的增长步伐!
这些指挥员大多是农民出身,勇敢、忠诚,在战斗中能身先士卒,但他们普遍缺乏系统的军事理论素养,对战场的全局把握、兵力的调度运用、突发情况的处置等指挥艺术,几乎是一片空白。很多时候,他们还是依靠个人勇武和朴素的经验来带兵打仗。
“这样不行!”陆鸣在指挥部里对石磊、王吉等人说道,“我们的战士越来越能打,装备和训练也越来越好,但如果带兵的人不行,就像是一群猛虎没有了好头领,战斗力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酿成大祸!”
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想...请那些被我们俘虏的、有真才实学的官军军官,来给我们的指挥员们上课,讲授基本的战术指挥和部队管理。”
这个提议一出来,立刻在指挥员中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什么?!让那群手下败将来教我们?”
“大队长!他们有什么资格?还不是被我们打得屁滚尿流!”
“就是!我们不服!让他们上课,还不如我们自己摸索!”
以周铁柱为代表的不少军事干部,抵触情绪非常强烈。让他们向曾经的敌人、而且是手下败将学习,面子上实在挂不住,心里也拐不过这个弯来。
陆鸣早就预料到会有阻力。他没有强行命令,而是想了一个办法。
几天后,他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沙盘模拟对抗演习。将提出异议最强烈的周铁柱、赵二狗等几名中队长,与几名文化水平较高、战术素养较好的被俘军官(经过审查,罪行较轻且有悔过表现)分成两组,在沙盘上进行攻防推演。
结果,让所有围观的人民军指战员大吃一惊!
在沙盘上,那几名官军军官展现出了高超的指挥技巧。他们合理地配置兵力,巧妙地运用地形,预设埋伏,声东击西,后勤调度井井有条...而周铁柱等人,则完全被对方牵着鼻子走,顾此失彼,破绽百出,很快就“全军覆没”了。
推演结束后,周铁柱看着沙盘上代表自己部队的、被吃得干干净净的小旗,脸涨得通红,半天说不出话来。他和其他参与推演的指挥员,都低下了高傲的头颅。
“现在,你们还觉得,他们没资格教你们吗?”陆鸣看着他们,语气平和但分量极重,“承认自己的不足,并不可耻!可耻的是明知不足,还固步自封!在战场上,无知和傲慢,是要用战士的鲜血来偿还的!你们难道想因为自己的无能,害死跟着你们出生入死的兄弟吗?”
这番话,如同重锤,敲打在周铁柱等人的心上。他们回想起之前战斗中的种种险情和不必要的伤亡,很多确实是因为自己指挥失误造成的!羞愧和责任感,让他们终于清醒了过来。
“大队长...我们...我们错了!”周铁柱抬起头,眼神中充满了决心,“我们学!一定好好学!”
看到指挥员们的思想转变,陆鸣趁热打铁,做出了一个更为长远的决策:
“好!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宣布,“我决定,正式聘请这些经过审查、确有才学且愿意合作的被俘军官,担任我们人民军的军事教员!同时,成立我们自己的‘八义集人民军指挥学校’(暂名)!”
他详细阐述了规划:
“第一期学员,主要从各中队现任的班、小队、中队级指挥员中选拔!他们要系统学习基础的战术指挥、地形学、部队管理、后勤保障等知识。”
“同时,也要从士兵委员会中,选拔一批有文化、有潜力、战斗勇敢的优秀士兵进入指挥学校学习!为我们未来部队的扩编,储备和培养指挥人才!”
“学校的教育要理论结合实际,既要课堂讲授,也要沙盘推演和实地演练!”
这个具有战略眼光的决定,得到了前委成员的一致赞同。连最初有抵触情绪的周铁柱等人,也心悦诚服地表示要带头参加学习。
很快,“八义集人民军指挥学校”在根据地内一个相对安静的村落里挂牌成立。第一批学员怀着复杂而期待的心情,坐进了简陋的“教室”。那些曾经的“对手”,如今站在讲台上,开始传授正规的军事知识。从最基础的旗语、号令,到连排战术、阵地防御、进攻组织...知识的大门,向这些工农出身的人民军指挥员们敞开了。
这是一场静悄悄的“军事革命”。它不像战场上的冲锋陷阵那样轰轰烈烈,但其意义却更为深远。它标志着人民军开始从一支依靠勇敢和朴素的阶级感情作战的农民武装,向着一支有纪律、有战术、有指挥体系的正规人民军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为根据地的巩固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陆鸣知道,这笔“学费”,交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