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进发和粮食问题(2/2)
陆鸣暗暗告诫自己:革命工作,无小事。越是胜利的时候,越要谨慎细致,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和感受放在心上。这,才是真正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八义集,农会大院。
陆鸣风尘仆仆地赶回来,立刻召集了农会的干部们开会,了解根据地这几天的情况。
“同志们,这几天我不在,村里情况怎么样?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陆鸣开门见山地问道。
农会主任老王连忙汇报:“大队长,村里一切都好!乡亲们照常下地干活,民兵队巡逻也没停。就是...就是您一个人骑马回来那会儿,可把大家吓得不轻,还以为...”
陆鸣尴尬地摆摆手:“咳...这事怪我,考虑不周。现在误会解除了就好。既然局势稳定了,那就解除战时条令吧,让乡亲们恢复正常生活。”
“是!”老王点头应下。
陆鸣接着问了一个他最关心的问题:“老王,咱们现在粮仓里,还有多少存粮?够吃多久?”
老王拿出账本,仔细算了算,回道:“大队长,咱们现在缴获的,加上乡亲们交的公粮,还有咱们自己种的,加起来...省着点吃,支撑到明年夏收,问题不大。但是...”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忧色:“但是,如果咱们要继续扩充队伍,招兵买马,这人吃马嚼的,消耗可就大了去了!恐怕...恐怕就撑不到那时候了。”
陆鸣的眉头皱了起来。粮食问题,始终是悬在根据地头上的一把利剑。这次战役虽然缴获了不少,但毕竟只是无源之水,坐吃山空。要想真正发展壮大,必须解决粮食的自给自足问题。
【粮食是根本啊!】
【主播!种土豆!种番薯(地瓜)啊!】
【对啊!穿越者必备神器!高产作物!】
【我看小说里都是这么解决的!】
弹幕里,立刻有网友提出了“经典方案”。
然而,很快就有更了解历史的网友出来反驳:
【楼上的别想当然了!】【土豆番薯在明清时期确实引进了,但推广率很低!原因很复杂!】
【首先,古代的土豆番薯品种跟现代经过几百年培育的高产杂交品种完全不是一回事!产量没你们想的那么夸张!】
【其次,番薯(地瓜)这东西,非常消耗地力!种一季番薯,那块地得好几年才能缓过来!古代没有化肥,全靠土地轮休恢复肥力,大规模种番薯根本不现实!】
【再者,土豆番薯不能当主食长期吃!营养单一,吃多了烧心、胀气,甚至可能中毒(古代品种龙葵素含量高)。古代老百姓主要还是靠小米、小麦、水稻活命。】
【最典型的例子,建国后三年困难时期,土豆红薯也没起多大作用,最后还是靠后来的农业科技和水利建设解决的粮食问题。】
【归根结底,农业问题的核心是技术和投入!与其指望一种‘神器’,不如脚踏实地改良农具,兴修水利,精耕细作,提高现有主粮的亩产量!这才是正道!】
这番有理有据的分析,让陆鸣频频点头。他确实在根据地的田地里没见过土豆和番薯的影子,倒是在一些地主家的菜园子里见过花生。
“这位同志说得有道理。”陆鸣对农会干部们说道,“指望一种新奇作物解决所有问题,不现实。咱们还是得立足当下,把现有的田地种好!”
他想了想,下令道:“老王,你组织农会的技术骨干,还有村里有经验的老农,成立一个‘农业生产技术小组’!”
“第一,总结推广咱们本地最有效的耕种经验,比如怎么选种、怎么施肥(积肥)、怎么轮作。”
“第二,想办法改良现有的农具!看看能不能打造更省力、效率更高的犁、耙、水车什么的!”
“第三,等秋收后,组织乡亲们兴修水利!挖水渠,修塘坝,保证灌溉!旱涝保收才是根本!”
“第四,鼓励乡亲们在田边地头、荒山坡地多种些豆子、花生这类既能肥地又能补充营养的作物。”
“是!大队长!我们马上就去办!”老王和其他农会干部听了,觉得这些办法虽然慢,但扎实可行,都充满了干劲。
陆鸣看着他们,心中稍安。他知道,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建设根据地更是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粮食问题,必须用最务实、最艰苦的办法去解决。指望什么“穿越神器”,那是投机取巧,最终会害了根据地的。
至于为什么这里有花生却没有土豆番薯...陆鸣也只能归结于这个世界的作物传播路径可能有所不同。当前最重要的,还是把手头拥有的资源利用到极致。
“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吧...”陆鸣望着窗外绿油油的田地,心中充满了紧迫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