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写信让家人回朝阳城(1/2)
晨光刚漫过将军府的青砖院墙,院中的桃树便缀满了晨露,风一吹,晶莹的水珠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凉意。
楚清颜才刚换上一身浅青色衣裙,正坐在廊下整理了望塔的改良图纸。
就听见院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伴着驿卒高声的通报:“明慧县主,京城来的加急信,连夜送过来的!”
“京城来的?”楚清颜手里的图纸“哗啦”一声落在竹桌上,起身时带倒了手边的砚台,墨汁溅到裙摆也浑然不觉。
她快步冲出院门,见翠翠正从驿卒手里接过一个素色信封,信封边角还带着旅途的微潮,却被仔细包裹在油纸里,显然是怕夜里淋雨损坏。
“快给我!”楚清颜接过信封,指尖触到纸面时,能清晰感受到残留的、属于景淮初书房的松墨香——和他上次来信的味道一模一样。
楚清颜转身跑回廊下,连竹椅都忘了拉,就蹲在桃树下,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生怕扯坏信纸。
信纸展开的瞬间,景淮初遒劲的字迹便映入眼帘,开头一句“清颜亲启,见字如面”,就让她的心跳漏了半拍。
景淮初在信里写,钦天监已定下下月十六的大婚吉日,皇子府东跨院种了两株桃树,就等她来京赏春。
又说带了两匹云锦,一匹霞姿月韵,一匹烟霞色,都是她或许会喜欢的纹样,最后还特意提“明日卯时便启程,两日后到朝阳城,你且安心等我,不用去城外奔波”。
“下月十六……”楚清颜轻声重复着这个日子,指尖轻轻拂过“大婚吉日”四个字,脸颊瞬间烧得发烫。
这时楚清颜想起景淮初在朝阳城外说“等皇子府翻新就写信”,想起他在信里提“石榴熟了便来尝”,如今这些承诺都一一兑现,连日子都选在石榴正甜的时候,可见景淮初把她的话都记在了心里。
风穿过桃树叶,沙沙地响,像是在为她的欢喜伴奏。
楚清颜把信纸贴在胸口,能感受到自己的心跳得又快又稳——那是期待,是安心,是知道有人把自己放在心尖上的踏实。
她想起去年深秋,自己领着骑兵退蛮族时,心里只有“守住朝阳城”的念头,从没想过会有这样一天,有人为她定好婚期,为她准备好住处,为她跨越千里赶来相见。
“小姐,您的裙摆沾了墨汁。”翠翠端着铜盆过来,见楚清颜蹲在树下,脸颊通红,手里紧紧攥着信纸,忍不住笑道:“五殿下这信,定是写了让您高兴的事吧?”
楚清颜抬头,眼底亮得像盛了星光,点了点头:“他说,钦天监定了下月十六的日子,还说两日后就来朝阳城接我去京里。”
楚清颜说着便把信纸递给翠翠,声音里满是藏不住的欢喜:“你看,他还记着我喜欢的云锦,连皇子府的桃树都种好了。”
翠翠接过信读了一遍,也跟着高兴:“太好了!这下京里那些流言彻底没人信了,小姐您就要风风光光地嫁去京城了!”
楚清颜笑着收回信纸,叠好放进贴身的荷包里,忽然想起远在边关的父母和远游的两位哥哥——这么大的事,得赶紧告诉他们才是。
她起身对翠翠说:“快,去书房把我最好的竹纸和松烟墨拿来,我要给父亲母亲、还有两位哥哥写信。”
楚清颜说完就快步走到书房的书桌边等着翠翠拿东西来。
此时的书房,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桌上,楚清颜先铺开一张竹纸,提笔蘸墨时,指尖还有些微颤。
因为是给父亲和母亲的信,所以她写得格外郑重:“父亲母亲膝下,见字安好。
今有一事禀报,钦天监已定下下月十六,女儿与景淮初大婚之期。
景淮初三日后便来朝阳城接女儿去京,陛下亦封女儿为明慧县主,赏了锦缎白银,了望塔第一批已造好五十座,不日送往前线,女儿总算为边防尽了绵薄之力。
爹爹在边关多保重,勿念女儿,盼爹爹与母亲早日归来见证女儿的幸福。”
写完给父母的信,楚清颜又换了张纸,写给远游的大哥楚清越和二哥楚清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