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你要老婆不要(2/2)
他弯腰,从箱子里拿起一锭银子,掂了掂,然后看向众人。
“你们跟着我,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冲进蛮子的万军大阵里,眼睛都不眨一下。”
“我李万年,要是连这点赏钱都跟你们分不清楚,我还配当你们的校尉吗?”
他把银锭扔回箱子里,发出一声沉闷的撞击。
“我说了,这是你们的血汗钱!”
“拿着!”
“给家里的婆娘孩子买几尺新布,给家里的老爹老娘买几斤好肉,告诉他们,你们的男人,你们的儿子,在北营当兵,不孬!”
话音落下。
一个在陷阵营里以悍不畏死著称的壮汉,一个在万军冲杀时眼都没红过的汉子,此刻却猛地用手背抹了一把眼睛。
“噗通!”
他单膝跪地,声音哽咽。
“校尉大人!”
“噗通!”
“噗通!”
“噗通!”
校场之上,数千将士,如被割倒的麦子,齐刷刷地跪倒了一片。
“校尉大人威武!”
山呼海啸般的声音,直冲云霄。
……
银子发下去了,北营的士气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点。
新兵营的训练,也正式进入了第二阶段。
训练场上。
“都给老子把枪端稳了!”
李二牛扛着一根粗大的木棍,在队列中来回巡视,唾沫星子横飞。
“你们手里拿的不是烧火棍!是吃饭的家伙!是杀人的家伙!”
“结阵!结阵!”
“第一排!蹲下!长枪前刺!第二排!枪搭在第一排的肩膀上!第三排跟上!”
“你们他娘的是没吃饱饭吗?动作快点!”
“那个谁!对!就你!你他娘的枪都快戳到前面弟兄的屁股了!你想干嘛!”
新兵们被他骂得狗血淋头,一个个涨红了脸,却不敢有半分懈怠,咬着牙,将手中的长枪结成一片密集的枪林。
李二牛骂得凶,但教得也确实是真东西。
这些都是最基础,也是最实用的长枪结阵和搏杀技巧。
在战场上,一个合格的枪阵,就是一台无情的绞肉机。
而在训练场的另一侧。
陷阵营的四百多名老兵,正在进行着强度远超新兵的训练。
他们身上,都换上了雁门关送来的崭新铁甲。
李万年亲自监督他们的训练。
没有花里胡哨的阵法,只有最简单、最残酷的练习。
负重冲锋。
持枪对刺。
协同配合。
每一个动作,都要求做到极致。
每一个人,都被要求将自己身边的战友,当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他们要做的,不是在军阵中按部就班地杀敌。
而是像一把最锋利的尖刀,在最关键的时刻,用最快的速度,凿穿敌人最坚固的防线!
这支队伍,是李万年的心血,也是他手中最致命的底牌。
夜。
深沉如墨。
李万年独自一人,登上清平关的城楼。
冷风卷着草原上特有的草木气息,吹动他身上的衣袂猎猎作响。
关外,那片曾经尸横遍野的战场,已经被清理干净。
只有一座骇人的京观矗立在哪里。
整个草原,死一般的寂静,在月光下,像一片沉浸在温柔与疯狂之中的黑色海洋。
可李万年思考的,却是这片黑色海洋
草原十八部的三十多万大军,糜烂许久的大宴边军哪怕有穆红缨这样一位主将坐镇。
可真的能守住吗?
毕竟,她来这北境边关的时间太短了。
一来就处理各种事情,如今能整治到这般地步已经难得,可人的精力终究是有限的。
“呼~”
“想这么多干嘛,我也就这点能力,还操心起整个北境边防了。”
“守好清平关就足够了。”
“我这点兵,也就够守好这里。”
……
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
北风刮过,像钝刀子割在人脸上,生疼。
北营的斥候营,像一群不知疲倦的猎犬,每天都冒着寒风,深入草原数十乃至上百里,侦查着一切风吹草动。
最初几天,回报的消息都很平淡。
除了偶尔能看到几队蛮族游骑的踪迹外,草原上一片死寂,再无大股敌军的迹象。
那座京观,依旧孤零零地立在荒原上,像一个沉默的墓碑。
三天后,这种平静被打破了。
一名风尘仆仆的斥候,骑着一匹几乎脱力的战马,疯了似的冲回北营。
他带回了一个异常的情报:
在清平关西北方向约一百二十里外的一处背风谷地,他察觉到了密集的马蹄声,连绵不绝,疑似有数万大军在集结移动。
不过,那支大军移动的方向,并非清平关。
李万年不敢怠慢,立刻将这一情报详细书写,派亲兵加急送往雁门关。
然而,没等雁门关的回信,他的亲兵就先带回来了滔天的坏消息。
蛮族大军,动了。
数万之众,正以雷霆万钧之势,猛攻玉林关。
另一边,同样有数万大军,对晚阳关发动了山呼海啸般的猛烈攻击。
北境防线上的这两座关隘,在同一时间,遭受了远超常规的疯狂进攻。
战争的绞盘,在所有人都没预料到的时刻,以最酷烈的方式,轰然转动!
……
雁门关,大将军府。
议事厅内,气氛压抑得能拧出水来。
所有将领都身披甲胄,神色凝重,低声的议论和急促的脚步声混杂在一起,让空气中充满了焦虑。
穆红缨一身戎装,俏脸冷若冰霜。
她那双凤目之中,不见丝毫慌乱,只有如同深潭般的冷静。
“传令!命虎啸关、定远关,各抽调三千兵马,即刻驰援玉林关!”
“传令!后方狼牙卫所,尽起所部五千人,火速增援晚阳关!”
一道道命令从她口中发出,清晰而果决。
信使们飞快地领命而去,议事厅内的气氛,却依旧没有半点缓和。
“大将军!”
张副将快步上前,指着沙盘上的清平关,急声道:
“清平关兵将悍勇,又刚刚大胜,士气正盛!”
“不如让李校尉率领一部分北营精锐,再抽调一部分附近几关的人马,从侧翼直插蛮族大军的后路!定能解玉林关之围!”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在场大部分将领的赞同。
“没错!张副将言之有理!”
“以李校尉的本事,给他一支援军,绝对能把蛮子搅个天翻地覆!”
“此计可行!必须给蛮子一点颜色看看!”
议事厅内,群情激奋。
然而,穆红缨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她看着沙盘上那两个被代表蛮族的红色箭头死死钉住的关口,眉头越锁越紧。
直觉告诉她,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以阿里不哥的心计,绝不会如此简单粗暴地将主力摆在明面上。他真正的杀招,一定还藏在他们看不见的黑暗里!
可是,玉林关和晚阳关的攻势又确实是凶猛无比,猛烈到根本不可能是佯攻。
良久,她再次下令。
“张守仁。”
“末将在!”
“你亲率一万五千人,立刻支援玉林关。”
穆红缨的声音不带一丝情绪,
“赵德芳,你去云中、飞狐两关均兵,凑足一万,驰援晚阳关。”
她没有采纳让李万年出击的提议。
命令下达,众将领虽有疑惑,却无人违抗,立刻领命而去。
偌大的议事厅,很快便空旷下来。
穆红缨独自一人,在沙盘前站了一夜。
灯火下,她的影子被拉得很长。
她反复推演着战局,结合所有斥候送来的情报,试图找出那个被忽略的破绽。
晚阳关和玉林关,无疑是目前最好突破的口子。
既然从关隘本身看不出问题,那问题,会不会出在人身上?
她让人取来了北境四营九镇所有守将的详细资料,一卷一卷地翻看。
这些资料,大多是她亲自派人核实过的,从年龄、履历、性格到战功,无一不备。
看着看着,她的目光,停留在了两个名字上。
李万年,五十四岁,四营九镇中年纪最大的校尉。
赵无括,二十一岁,萧关守将,所有将领中年纪最轻的一个。
李万年的突出,在于他匪夷所思的战绩和最大的年纪。
而赵无括的突出,则在于他那份近乎完美的履历。
名将之后,天资聪颖,熟读兵法,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镇守雄关。
已知的所有情报,都显示这是一个前途无量的将星。
太完美了。
完美到,找不到一丝瑕疵。
穆红缨说不出具体哪里不对,但一种莫名的不安,却在她心头悄然浮现。
最终,她提起笔,在一张空白的令函上,提笔写字。
……
与此同时。
草原主力,早已如鬼魅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萧关城下。
只是,与玉林关和晚阳关的惨烈不同,这里的攻势,显得雷声大,雨点小。
蛮族大军只是象征性地发起了几次冲锋,还没等靠近城墙,就被城头密集的箭雨和滚石擂木给轻易击退。
萧关城楼之上。
新任守将赵无括,身披银甲,手按剑柄,看着城下蛮族士兵“丢盔弃甲”、“狼狈逃窜”的模样,脸上满是志得意满。
他冷哼一声,对身边的副将说道:“我还当这草原精锐有多厉害,如今看来,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那是自然!”
他身边一个尖嘴猴腮的下属,立刻凑了上来,满脸谄媚。
“蛮夷小丑,怎能与将军这等天纵奇才相提并论?他们一看到将军您的将旗,怕是就已经吓得肝胆俱裂了!”
另一名副将也跟着吹捧道:
“没错!将军您往这城头一站,便是定海神针!别说区区几万蛮子,就是阿里不哥亲来,也得望风而逃!”
“依末将看,那李万年能取得清平关大捷,纯属运气!若让他来守萧关,怕是早就尿裤子了!”
“哈哈哈哈!”
在连续的“胜利”和不绝于耳的吹捧声中,赵无括彻底飘了。
他感觉自己体内的兵法韬略在沸腾,他觉得困守坚城,实在是太过浪费自己的“军事才能”。
他要打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仗!他要让整个北境,乃至整个大晏,都看看他赵无括的厉害!
他要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告诉所有人,他赵无括,比那个泥腿子李万年强一百倍!
“传我将令!”赵无括猛地拔出腰间佩剑,直指城外正在“溃逃”的蛮族大军。
“尽起关中三万兵马,全军出击!”
“本将军要一举全歼这股蛮夷,让他们知道,我赵无括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