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食堂里的“山头”(1/2)
U对于高远那句意有所指的话,以及他身后那群人投来的不善目光,陈铭恍若未闻。
他的脸上没有丝毫情绪波动,仿佛刚才只是和一个问路的陌生人,进行了一场毫无意义的对话。
他收回手,对着众人礼貌性地微微颔首,便不再有任何多余的停留。
他转过身,拉着自己那个简单的行李箱,径直朝着不远处的学员报到处走去。
那份从容与淡漠,不是刻意装出来的清高,而是一种发自骨子里的,对这些所谓的“公子哥”的彻底无视。
高远脸上的肌肉,微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
他伸在半空,原本准备象征性地拍一拍陈铭肩膀的手,就这样尴尬地停在了那里,上也不是,下也不是。
他身后的几个跟班,脸上的表情更是精彩纷呈,从最初的轻慢,变成了错愕,最后化为一丝恼怒。
他们跟在高远身边这么久,在江州这个圈子里,还从没见过有哪个同龄人,敢用这种近乎无视的方式,拂了高远的面子。
“远哥,这小子……”旁边一个跟班忍不住低声开口。
高远抬手,制止了他的话。
他缓缓收回那只尴尬的手,插进裤兜,只是死死地盯着陈铭那道渐行渐远的背影,直到对方的身影彻底消失在报到处拥挤的人群里。
他眼中的阴沉,一闪而过,随即又被那种玩世不恭的笑容所取代。
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位高公子,是真的动了一丝火气。
陈铭对身后发生的一切毫不在意。
报到的流程简单而高效,核对身份,领取学员证、课程表,以及一把带着门牌号的宿舍钥匙。
整个过程,他一言不发,动作行云流水,沉静得像一个来办理普通业务的市民,与周围那些或兴奋攀谈,或紧张张望的其他学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钥匙牌上写着:三零二。
陈铭根据指示牌,找到了位于学员公寓三楼的宿舍。
宿舍是两人间,条件比他预想的还要好。
推开门,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和阳光混合的味道扑面而来,两张靠墙摆放的实木单人床之间,留出了足够宽敞的过道。
床的另一侧,是两套崭新的书桌和衣柜,甚至还有一个独立的卫生间,里面安装着电热水器。
市委对这次青干班的重视程度,从这些后勤保障的细节上,便可见一斑。
陈铭将行李箱放在墙角,没有急着整理,只是拉开书桌前的椅子坐下,闭上眼睛,开始在脑海中,将前世关于这届青干班的记忆碎片,重新进行梳理和拼接。
就在这时,宿舍门被“吱呀”一声推开了。
一个身材微胖,脸上带着和气笑容的年轻人探进头来,看到陈铭后,眼睛一亮。
“哎呀,你就是陈铭同志吧?我的天,总算见到真人了!”
年轻人热情地走了进来,主动伸出手,“你好你好,我叫方毅,市档案局的,以后我们就是室友了!”
陈铭站起身,和他握了握手。
“你好,方毅同志。”
方毅的手很热,握手的时候也很用力,透着一股发自内心的热情。
他显然是个“自来熟”,放下自己的行李,就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陈县长,你可是我们这届青干班最大的名人啊!不到二十六岁的副处级,我的乖乖,这履历,简直是传奇!”
他一边说,一边对陈铭竖起了大拇指,眼神里满是毫不掩饰的羡慕和佩服。
“我就是个管档案的,天天跟故纸堆打交道,这辈子估计也就这样了。不像你们,是真正做实事,干大事的。”
陈铭只是笑了笑,不置可否。
他能感觉到,这个方毅没有什么坏心思,就是个典型的,在相对清闲的单位里待久了的“老好人”,性格中立,信息灵通,热衷于打探各种消息。
这样的人,做朋友或许交不了心,但作为获取信息的渠道,却再合适不过。
两人简单地寒暄了几句,方毅看了一眼手表,热情地提议道:“陈县长,这都快六点了,咱们一起去食堂吃饭吧?正好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楼里住的都是些什么神仙。”
“好。”陈铭点了点头,他正需要一个向导,来帮他快速熟悉这个全新的环境。
市委党校的食堂宽敞明亮,足以容纳数百人同时就餐。
当陈铭和方毅端着餐盘走进来时,里面已经坐了大概七八成的人。
喧闹的食堂里,看似杂乱无章,但在陈铭那双经过两世历练的毒辣眼睛里,却瞬间就看出了其中泾渭分明的格局。
一张张饭桌,就像一个个无形的圈子,将不同的人,划分在不同的阵营里。
“看,那边,坐最中间那桌的,就是高远。”方毅压低声音,用眼神向陈铭示意。
陈铭顺着他的目光望去。
食堂最中心的位置,高远正被七八个年轻人簇拥着,谈笑风生,他就像一颗恒星,吸引着周围所有的光芒。
那一桌的人,个个衣着光鲜,气质张扬,手腕上的名表,口袋里露出的车钥匙,无一不在彰显着他们不凡的家世。
陈铭的目光平静地扫过那一张张年轻而傲慢的脸。
金手指,那庞大的记忆数据库,在这一刻被动触发。
一连串的信息,在他脑海中自动浮现。
坐在高远左手边的,是市财政局局长的儿子,右手边的,是城建集团老总的千金,还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侄子……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市直机关各大要害部门领导的子弟。
他们构成了一个外人难以企及的封闭圈子,是这届青干班里,能量最顶层的“太子党”。
陈铭的内心,平静地为他们贴上了一个标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