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常委会上的雷霆力挺(1/2)
厚重的红木门,缓缓关上。
门外所有窥探的、紧张的、嫉妒的、恐惧的目光,被尽数隔绝。
县委常委会的会议室里,空气仿佛在瞬间凝固,烟草的味道混杂着每个人沉重的呼吸声,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长长的椭圆形会议桌旁,平江县权力金字塔最顶端的十几个人,神色各异。
会议按部就班地进行,当组织部长钱振华清了清嗓子,开始汇报关于县府办的人事调整建议时,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重头戏,来了。
钱振华的声音沉稳而客观,他先是宣读了组织部对陈铭同志的考察意见,详细罗列了其在清溪樱桃项目中的各项功绩,每一条都有据可查。
“……综上所述,陈铭同志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突出,在清溪樱桃项目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经组织部研究,建议对陈铭同志予以提拔任用。”
话音落下,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所有人的目光,若有若无地,都瞟向了几个关键人物。
就在这时,一声不轻不重的咳嗽,打破了这片沉寂。
是县委副书记刘建业。
他的靠山,与之前因贪腐落马的县府办副主任张建的后台,关系匪浅。
刘建业扶了扶自己的老花镜,慢条斯理地开口。
“我有点不同意见。”
这六个字,像是一块冰,被扔进了滚烫的油锅里,瞬间让会议室的气氛紧绷到了极点。
“陈铭同志年轻有为,功劳大家也有目共睹,这一点我不否认。”
刘建业一开口,先是给予肯定,显得自己无比客观。
“但是。”他话锋一转,声音变得严肃起来,“我们党的干部提拔任用,是有着严格的程序和规定的。陈铭同志参加工作的时间太短了,按照常规年限,连提拔副科的资格都还不够。”
“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就破了这么多年的例,坏了我们平江县干部队伍建设的规矩。这对于那些勤勤恳恳工作了十年、二十年,才熬到副科、正科的老同志们来说,不公平!”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言辞恳切,句句都站在“程序正义”和“组织原则”的制高点上。
瞬间,就有几位立场摇摆,或者本身就对“破格”心存抵触的常委,不自觉地微微点头。
形势,似乎一下子就对那尚未在场的年轻人,变得不利起来。
刘建业话音刚落,常务副县长钱卫国立刻跟上,脸上挂着皮笑肉不笑的表情。
“刘书记说得很有道理嘛。”
他阴阳怪气地开口,声音不大,却像一根针,精准地刺向赵东来的软肋。
“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往往心浮气躁,需要多加磨练。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摔跤嘛。”
他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状若无意地提议道:“我看,这次提拔先缓一缓。不如先把陈铭同志,调到信访局这样的岗位去锻炼锻炼,直面一下群众的急难愁盼,好好磨练一下心性。这对他未来的成长,我看更有好处。”
此言一出,就连几个原本中立的常委,脸色都微微变了。
这是何等歹毒的计策!
信访局是什么地方?那是全县矛盾最集中、工作最繁琐、最容易得罪人也最难出成绩的火药桶!
把一个立下大功的功臣,扔到那种政治生涯的“乱葬岗”去磨练心性?
这已经不是打压了,这是要把人往死里整!
会议室里的空气,几乎要被抽干。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县长赵东来的身上。
他们想看看,这位锐意改革的县长,在如此刁难和围攻之下,该如何应对。
一直沉默不语的赵东来,此刻的脸上,却看不出丝毫的怒意。
他的表情,镇定得可怕。
他等的就是他们跳出来,等的就是他们把所有恶毒的心思,都摆在台面上。
就在钱卫国得意地放下茶杯,以为自己已经将军的时候。
“砰!”
一声巨响!
赵东来猛地一拍桌子,霍然起身!
这突如其来的一声巨响,让所有人都吓了一跳,钱卫国的身子甚至明显地抖了一下。
赵东来的目光如电,蕴含着雷霆之怒,从刘建业和钱卫国的脸上一扫而过,那眼神,让他们感到一阵心悸。
但他没有立刻发作,而是转向自己的秘书。
“小李,把文件发下去!”
秘书小李立刻将一摞早已准备好的文件,分发到每一个常委的面前。
文件的封面上,一行黑体大字,触目惊心——《关于“红宝石”樱桃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力评估报告》。
赵东来没有坐下,他居高临下,环视全场,用一种冰冷到极点的声音,一字一句地,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就在我们开会的这一个月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