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阳谋(2/2)
那里有一间由废弃的库房改造而成的学堂,也是幸福乡唯一的学堂。
“我过去看看。”
李胜说罢,便将那朵小小的黄色野花小心翼翼地别在了自己粗布短褂的胸襟上。
然后李胜迈开大步,迎着最后一片晚霞,向学堂的方向走去。
夕阳的余晖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投射在身后这片刚刚经历过血与火、又重新焕发生机的土地上。
张景焕站在原地,目送着李胜的背影远去,又低头看了看自己碗里早已冷掉的土豆泥,眼神深邃,若有所思。
……
幸福乡的学堂原本是一座废弃的库房,如今在乡民们合力忙碌下被简单修缮了一番,总算是有了能遮风挡雨的模样。
墙壁的缝隙用新和的泥巴细心堵上,屋顶的破洞也用茅草和油布仔细地覆盖了。
虽然设施简陋,但内部被打扫得十分干净,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混杂着干草与泥土的自然气息。
还没走到门口,李胜就听见里面传来孩子们压得低低的交谈声,其中间或夹杂着几声“哎呀”、“不对”的懊恼呼喊,以及石块在地面上拖动时发出的沉闷摩擦声。
他放轻了脚步,在门口悄然停下,没有立刻进去打扰。
夕阳的最后一缕余晖透过没有窗纸的窗棂,在满是尘土的地面上投下一块昏黄的光斑。
在光斑中央,五六个半大的孩子正围成一圈,他们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面前那一套由简陋物件组成的组合上。
那是一根手臂粗的长木棍,一块充当重物的大石头,还有一块被歪歪斜斜地垫在木棍下的小石块。
一个长得虎头虎脑看起来是孩子头的男孩正使出全身的力气,双手抱着木棍的末端用力往下压。
他小脸涨得通红,额头上都冒出了细密的汗珠,可木棍另一头压着的大石头却纹丝不动。
“小虎,你不行啊!都说了让你吃饱饭再来!”旁边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女孩叉着腰,语气里带着几分不耐烦的催促。
被叫做小虎的男孩不服气地反驳:“我已经吃得很饱了!”
他松开手,一屁股坐在地上,喘着粗气说道:“这石头肯定被施了法术!不然李先生上次轻轻一压就动了,我们怎么就不行!”
“才不是法术!”另一个瘦小些的孩子反驳道。
他指着木棍不对。你看,它离大石头太远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想伸手去挪动那块支点。
“挪了也没用,刚才我们试过了!”麻花辫女孩立刻否定了他的想法,“支点靠得太近,这边的木棍就翘得老高,我们都够不着了!”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谁也说服不了谁。
他们显然是在努力复现的杠杆原理,这是之前李胜在扫盲班给大人们演示过的,没想到这几个旁听的孩子竟然这么认真。
但理论和实践总归是有差别的,这些孩子们现在有些束手无策了。
李胜安静地站在门口看着,嘴角的笑意愈发温和,这才是他最想看到的景象。
不是盲目的崇拜,不是对“仙术”的敬畏,而是这种发自内心试图去理解和复制“道理”的求知欲。
这些衣衫褴褛的孩子此刻所展现出的专注与思考,比任何黄金和粮食都更加宝贵。
“咳咳——”李胜清了清嗓子,缓步走了进去,“都已经放学了,怎么还不回家呢?”
他的声音很温和,没有丝毫责备的意味。
孩子们被这突然出现的声音吓了一跳,争论声戛然而止。
他们齐刷刷地回过头,当看清来人是李胜时,原本有些慌乱的表情瞬间被巨大的惊喜所取代,一双双眼睛都亮了起来。
“李先生!”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道,声音里充满了仰慕之情,刚刚还因为失败而有些沮丧的气氛被这突如其来的喜悦一扫而空。
小虎第一个从地上蹦了起来,几步跑到李胜面前。
他仰起脸看着李胜,一只手指着地上那堆“失败品”,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道:“李先生,我们想学您上次那样,用一根棍子把大石头撬起来!”
“可……可它就是不动!”
李胜微笑着走到孩子们中间,很自然地蹲下身,让自己和他们的目光保持在同样的高度。
他没有急着去纠正他们的错误,而是饶有兴致地看着那些简陋的工具,目光中带着探究与思考。
“嗯,想法很好。你们已经知道要找一根够长的棍子,一块结实的石头做支点,这已经很了不起了。”李胜先是给予了肯定,让孩子们紧张的情绪放松了下来。
然后李胜才拾起那根长长的木棍,掂了掂分量,对小虎说:“你刚刚压得很用力,对不对?”
小虎重重地点头:“嗯!我用了好大的力气!”
“那好,”李胜话锋一转,看向那个瘦小的男孩,“你刚才说,觉得是支点的位置不对?”
瘦小男孩见被点到名,有些紧张地捏了捏衣角,小声回答:“是……我觉得……应该离大石头近一点。”
“哦?为什么呢?”李胜继续追问。
“因为……因为……”男孩憋红了脸,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最后只能求助似的看向李胜,眼神里充满了期待:“李先生,您教教我们吧!”
“好。”李胜笑着答应。
他没有长篇大论地解释什么力臂力矩,而是将木棍平放在地上,又捡起两块小石子。
他将一块石子放在木棍的正中央,对孩子们说:“你们看,如果我把棍子当成一个跷跷板,支点放在正中间。我在这一头放一块和另一头一样重的小石头,会发生什么?”
“它会平平的!”麻花辫女孩抢答道。
“没错。”李胜赞许地点点头,然后他移动了那块作为支点的石子,将其挪到了靠近其中一端的位置,“那现在呢?”
“重的那一头会掉下去!”孩子们齐声回答。
“非常棒!”李胜的笑容更深了,“你们看,撬动石头也是一样的道理。”
“这块大石头,就是跷跷板上一个很重很重的小朋友。而你们,就是另一头的小朋友。要想把他翘起来,我们的支点,应该离谁更近一些呢?”
这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让孩子们瞬间茅塞顿开,眼底闪烁着豁然开朗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