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散心(1/2)
清晨第一缕光洒进了营地,太阳慢吞吞地从东边冒了头,不过龙口营地早就已经忙碌了起来。
自从高炉启用之后,为了避免反复点火预热带来浪费,现在的炼铁高炉已经变成了24小时不停歇地运转。
当第一次成功出铁后,整个基地的生产热情便被彻底点燃。
铁水奔流的壮观景象,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代表着源源不断的高质量工具。
在大部分底层农民出身的役工看来,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然而,指挥建造这一切的李胜却始终高兴不起来,他的心情却远没有其他人那般轻松。
李胜皱着眉头站在高炉前,思考着该如何解决生铁杂质过多的问题。
“主公还在研究改进方法吗。”张景焕不知何时来到了李胜身边,开口问道
李胜只是怔怔地看着不远处,那里是刚冷却完毕的一批生铁铸件,大多都是用模具浇筑出来的锄头和铁锹。
沉默片刻后,李胜开口道:“景焕,你看这些铁器,它们太脆了。”
张景焕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眼中也露出些许担忧:“这确实是个问题。”
“这些生铁铸成的农具,用来翻整松软的土地尚可,可一旦碰到坚硬的石块,便极易崩口甚至断裂。这几日开凿山石,已经损毁了不少。”
李胜叹了口气,问题就出在这里。
高炉炼铁产出的是含碳量较高的生铁水,硬而脆是它天生的属性,目前只能用模具一次性成型。
而块炼法产出的是熟铁,虽然出货品质比较看脸,但是在老师傅手里也能打出相当不错的铁器。
李胜原本的计划,是通过后续的“炒钢法”或者“灌钢法”进行脱碳处理,将生铁转化为韧性更强的熟铁或钢材。
但问题是,这些科技并不是解锁之后马上就能投入使用的。
无论是炒钢还是灌钢,都需要一个能够提供更高温度的精炼炉。而建造精炼炉,又需要更结实的耐火材料和更复杂的工艺。
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技术难题,以目前的水平根本没法解决。
更要命的是,李胜发现高炉炼出的生铁杂质含量明显偏高,这就让铸造的铁器比理论中更脆。
“肯定是什么关键环节出了问题……”李胜在心中反复推演着每一个步骤。
“是矿石的品质不高?还是焦炭的质量不行?又或者是炉温控制得不对?”
但是现在整个营地并没有其他专家,只有李胜自己闭门造车。
这几天,李胜尝试过调整矿石和焦炭的配比,或者改变鼓风的节奏,但炼出来的生铁品质依然不佳,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幸福工厂的科技确实很给力,直接空降给李胜设计图纸和操作流程,但是唯独缺少了像《高炉冶炼常见QA》之类的问题排查手册。
这就让李胜空有一身理论知识,但是却极度缺乏实操经验,也让他第一次深切感受到了理论与现实之间的那道鸿沟。
这种感觉,就像一个满腹经纶的理论家,却被一个最基础的实践问题给绊住了脚,不由得让李胜倍感挫败。
不过张景焕倒是比较乐观,他宽慰道:“主公不必过于忧心。”
“即便只是此等生铁,也已远胜过往的工具了。如今我们工具不缺,足以应付日常劳作。至于那精炼之法,可以徐徐图之。”
李胜摇了摇头。
他知道张景焕所言在理,但心中的紧迫感却不允许他徐徐图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