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加州假日(1/2)
李鱼的言论却激起了更大的火花,这样性格的华国人,老美真的没见过。
媒体、论坛都在争论,而这也苦了那位被称为绿哥的李鱼球迷,每天都要被“汉诺威大庆典”鞭尸。
但他也是位神人,逆境之下也越战越勇,什么“锦鲤的枪炮是不长眼的,轰的就是你们支持的垃圾球队。”
而此刻的波士顿,姚明正在进行康复训练。
他的左脚踝仍包裹着厚厚的防护支架,但支撑他完成动作的,而是李鱼和EXOS团队帮他重新搭建的更精巧力量链条。
两名篮协派来的官员,在王副主任的带领下,面无表情地站在场边。他们是来“验收”姚明康复进度的。
训练师将球传给姚明。他没有像过去那样习惯性地沉肩靠打,而是接球、转身面框、出手一气呵成,整个动作流畅得不像一个2米26的巨人。
防守协防的年轻球员下意识地起跳,却已经为时已晚。
就在这一刹那,姚明抬手就投。篮球划出一道比以往更柔和的弧线。
“唰!”
空心入网。声音清脆。
王副主任皱了皱眉,没说话。旁边一个随行人员低声嘀咕:“这……怎么飘在外面投了?不打内线了?”
有些时候,保守的人总是沉浸在过往的规则,他们不懂什么叫“唯快不破”吗?不至于,他们当然知道篮球就像西部牛仔对决,慢拔只能out。但是,有些时候舒适的圈子呆惯了,就出不去了。
接下来的几分钟,姚明上演了一场颠覆他们认知的“进攻秀”。
他频繁在高位接球,做轴策应,手腕一抖,球就能精准地送到空切队友的手中,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
他甚至会在挡拆后外弹,接到回传,毫不犹豫地出手长两分,连中三球。他的投篮姿势变得更加稳定、更快速,带着一种经过精密计算后的自信。
“好球!大姚!”训练师们纷纷喝彩。
但场边的气氛却越来越冷。王副主任的脸色越来越沉。
终于,在一次姚明用一记逼真的投篮假点飞对手,然后轻巧地跨步突破,完成一记单臂扣篮后,王副主任忍不住了,他干咳两声,走了过去。
“大姚啊,”他尽量让语气显得和蔼,“恢复得不错,真的不错!这移动,这手感,比我们预想的好太多了!但是……”
他话锋一转,指向刚才姚明投篮的位置:“你这老是飘在外面打,是不是有点浪费了?国家队需要你在内线的高度和统治力啊!你得进去坐着打,造杀伤,那才是你的优势嘛!现在这样是不是有点怕对抗了?”
姚明停下动作,汗水从他额角滑落。他缓缓转过身,庞大的身躯投下的阴影几乎将王副主任完全笼罩。
“王副主任,”姚明的音量不高,“我的身体,我现在比任何人都清楚。现在这种打法,能让我打得更久,更有效率,也更能帮到球队。”
他指了指自己的脚踝:“你们想要的是一个健康能打奥运会的姚明,还是一个打完奥运会就可能再倒下的姚明?”
“话不能这么说,大姚……”王副主任还想辩解。
姚明却摆了摆手,打断了他,语气依旧平静,却透着一股不容反驳的强硬:“下次来看。”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王副主任一行。
“下次,带个正经的中锋来。
“光用眼睛看,你们看不明白。”
“带个人来,试试货。”
说完,姚明不再看他们,转身拿起篮球,走向另一个训练点位,留下篮协一众人等僵在原地,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他们熟悉的那个总是顾全大局、甚至有些隐忍的姚明,似乎随着这次伤病,消失了。
但有时候,总是试探,总是询问,总是表达假意的关心的那个人,他意识不到,一切是自己的问题。
加州橙县阿纳海姆市,一家酒店里。已经是击败斯坦福后的第二天。
南加州弥漫着自由的香甜空气,诱惑着每一个人。连续两场以下克上的胜利,让达特茅斯队的更衣室里,弥漫着一种几乎要压抑不住的躁动。
“伙计们,听着,”索恩教练看着一张张兴奋难耐的脸,罕见地没有布置战术分析,“今天没有强制训练。下午自由活动,晚上10点前归队。记住,”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所有人,“你们代表的是达特茅斯学院。别惹麻烦,也别被麻烦惹上。”
“耶!”
“教练万岁!”
短暂的沉默后,是几乎要掀翻屋顶的欢呼。年轻人压抑已久的玩心瞬间被点燃。
他们租了两辆宽敞的SUV,两位本地人成为了司机,沿着太平洋海岸公路一路向南。李鱼自然坐在副驾,他摇下车窗,带着咸味的海风立刻灌入车内,吹乱了他的头发。车里的音响大声播放着2007年最火的《Ubrel》,巴尼特和帕特曼在后座跟着节奏摇头晃脑。
他们想去看看“真正的”加州。
车窗外的风景飞速流转。与华国人印象中遍地好莱坞星光的加州不同,他们驶过的是一些更“本地”的区域:亨廷顿海滩边抱着冲浪板的古铜色肌肤男女。
他们路过了尔湾,这是一个拥有大量亚裔和中产家庭的“新城”。
“嘿,李,”巴尼特拍了拍李鱼的肩膀,指着尔湾整齐划一的街道和中文招牌,“这地方看起来比汉诺威还像你家!”
李鱼笑了笑,未置可否。
他们最终在洛杉矶的威尼斯海滩停了下来。这里像是另一个极端:肌肉猛男在户外健身房嘶吼着举起夸张的重量,街头艺人表演着喷火和杂耍,滑板少年在人群缝隙中穿梭,但空气中却若有若无飘着一股大麻的味道。各种肤色的游客和小贩混杂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活力四射却又有些混乱的图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