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劝降书?朕直接上檄文!(2/2)
终于又有一人出列,正是太常卿种拂。
种拂硬着头皮说道:“陛下,关东联军毕竟打着‘讨董’旗号,占据大义名分。”
“可遣一能言善辩之士,与之斡旋,陈说利害,若能使其退兵,免动刀兵。”
种拂的话虽未明说,但字里行间,也说明了诸侯的狼子野心。
言语中,透出的了些许的妥协。
种拂的话仿佛打开了一个口子,又有几位品阶较低的文官低声附和。
“陛下,联军势大,不可轻易产生冲突。”
“若是生灵涂炭,也是百姓的灾祸。”
“袁家四世三公,不可能胡来。”
“此前,袁将军也是拔剑对准了董卓,此间可以调和。”
……
刘协听着这些话,十分的平静。
这些朝堂上的臣子,可能不是什么坏人,也可能希望大汉延续。
但是。
权力在谁的手上,还是有所争夺。
比如说,荀爽就会倾向于让袁绍进来。
世家门阀,彼此之间有联系。
让他们平定天下,最终结果也是要向世家门阀,进行一个妥协。
刘协就很不愿意了。
他宁愿把一个世界打碎,再重新塑造。
从带着公卿大臣前去乞讨开始,重整洛阳城内的兵马,就可以看出来端倪。
这些大臣之前也算是辅助治理了国家,如何会看不懂?
装傻而已!
刘协不会把别人看得太傻,也不会高看自己的魅力。
屁股决定态度!
这些豪强门阀自然不喜欢打战,打战局面就会失控。
争权夺利,更加适合他们。
就在气氛倾向于保守,甚至当鸵鸟时,一个清冷而平稳的声音响起。
如同寒泉击石。
“臣,贾诩,有本奏。”
贾诩手持笏板,稳步出列。
他并未看向面露怯色的同僚,而是直接面向御阶。
“陛下,方才诸公所言,听似老成谋国,实则为误国之论!”
贾诩语不惊人、死不休!
不少文臣看向贾诩,又惊又怒。
贾诩却毫不在意,继续冷静地剖析道:“袁绍所谓大义名分,纯属自欺欺人。”
“董卓已死,陛下手持传国玉玺,乃汉室正统,天下共主。”
“城外袁绍等人,不去讨伐窃据州郡的其他逆贼,反而陈兵帝都之下,威逼天子,此乃胁君犯上,何来大义?”
“若陛下低头,则汉室威严扫地,从此天下诸侯皆可效仿,挟兵自重,胁迫中央,国将不国!”
贾诩一番话,逻辑缜密。
关键是层层递进,如快刀,将遮羞布斩得粉碎。
文臣再度沉默了。
贾诩说得很有道理,大家都是懂的。
本来。
文臣应该就和贾诩一样,用笔骂服门外诸侯。
可是,大家在各种利益下,多了一些怯懦。
刘协看着贾诩,眼中赞赏之意毫不掩饰。
他需要的,就是这么一番话!
这样的臣子,对自己来说还是太少了。
否则。
直接在城头上骂,就很爽了!
刘协认可道:“贾爱卿所言,洞若观火。”
他目光凛然地扫过那些之前主张求和的文臣。
声音带着决断。
“诸公,可都听明白了?”
“联军非为义来,实为利往。”
“朕!”
“绝不会向胁迫低头!”
刘协的话音落下,不少文臣面如土色,冷汗涔涔。
再不敢多发一言。
刘协也不理会,起身命令道:“传朕旨意,依贾诩之言,写檄文一篇,还此劝降书。”
“臣领旨!”
贾诩在听到了刘协的话后,首先回应。
“臣等领旨!”
殿内其余人,也稀稀落落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