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刘子安击鼓骂荀彧!(2/2)
“佩服!”
“你荀文若有何脸面和功绩担任尚书令?”
“无非是和同为阉宦之流的曹操同流合污、狼狈为奸,所得到的官职罢了。”
有些事情不能一对比,因为一对比,就会高下立判。
同样出身颍川荀氏,黄门侍郎和守宫令一样是皇帝的近臣,但两个人的选择却截然不同,一人自诩大汉忠臣,独善其身,出逃雒阳,一人却伺机潜伏,诛杀董卓!
荀攸有些不可思议的望向刘平,“自己在长安联络郑泰、何颙等人的事情,这刘子安也知道?”
“这太恐怖了!”
荀攸有些后怕,刘平这是耳目遍天下啊!
在这个时代,消息传播是很慢的。
很多消息,你早知道和晚知道,那可是截然不同的!
另外有关尚书令一职,荀彧的确有这份能力,但却没有这份资历!
就拿前一个尚书令来说,那是谁?
卢植!
天下名儒、拜九江太守,平九江蛮乱、又转任庐江太守,担任议郎、参与篆刻太学石经、并参与东观汉记的编写、任议郎、拜侍中、尚书。
荀彧和卢植的履历简直没得比。
从履历上看的确是不配担任尚书令的。
荀彧的一生毫无疑问是怯弱的!
年轻时在雒阳皇宫,荀彧没有直面董卓的勇气,狼狈出逃,年老时,也没有勇气直面想要篡位的曹操,服毒自尽,他还是那个当年逃出雒阳的荀彧,就算有了兵权也不会有丝毫的改变。
要知道沉默就是暧昧,暧昧就是偏袒!
“你——”
“呜啊——”
“噗——”
荀彧身体颤抖个不停,狂喷一口血,直接晕死倒了下去。
身边的人立马扶住荀彧,一阵呼唤。
“荀尚书!”
“荀尚书!”
“荀尚书!”
其实对于刘平说的这些事情,在他们这些看来还好。
毕竟刘平说来说去,无非就是荀彧,“贪生怕死、趋炎附势”。
但这些都是人之常情啊。
比如荀彧见雒阳混乱,逃离雒阳,圣人云: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荀彧跑是没问题的。
至于,趋炎附势这一点,他们就不认了。
毕竟荀彧要是真的趋炎附势,他为何不呆在势力更加庞大的袁绍麾下,而是要转身投入势力弱小的曹操麾下呢?
但有些话,借由刘平的话说出来,那自然就不同了,可以引起舆论,可以留名青史的。
一些别人未曾注意的细节会被放大,名声肯定会受影响。
看了看荀彧的惨样,在场众人心道:“这刘子安武夫出身,言辞居然这般犀利!”
“刘安南言辞可伤人啊!”
“够了!”
此时一人怒目而视,“刘子安,你来许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刘平看了看那个身材较为短小的人,轻蔑道:“汝又是何人?”
“在下,大汉司空,曹操曹孟德!”曹操自傲道。
“原来你就是沟槽的曹操!”
“曹孟德吾入你母!”
“当年在山阳,让你侥幸逃了!”
“还我徐州数十万百姓命来!”
刘平怒斥道。
城楼上的人闻言,面面相觑,刘平这也太直接了。
“粗鄙之语!”
“粗鄙之语啊!”
曹操见刘平丝毫不给自己面子,脸色也是阴沉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