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从民国种田开始科技兴国 > 第443章 整军肃靖

第443章 整军肃靖(1/2)

目录

太原,领航者总部地下深处一间戒备森严的作战会议室。

长条桌旁,将星云集,气氛肃然。

在座的是山西军事力量的核心骨干:

警备师长曹文轩、长治旅旅长柱子、长治保安第一团兼教导团团长石头、晋城旅旅长苏承勇、太原旅代旅长林飞杨、身兼情报处长、警察厅副厅长及武警部队旅长数职的林大虎,新近擢升的大同警备旅旅长赵守诚,以及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徐翰如。

徐翰如,字墨深,年四十有二,河北保定人。

早年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与阎锡山有同窗之谊,后以优异绩业被选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华队第五期炮兵科深造。

在日本期间,他不仅精研近代军事理论与炮兵技术,更深入考察了日军的教育训练体系,尤以军官养成与参谋业务见长。

归国后,他曾于北洋新军中任职,但见其内部倾轧、暮气沉沉,与自己立志建设一支现代化国防军的抱负相去甚远,故而意兴阑珊,颇感压抑。

1914年,阎锡山深知徐翰如的才学与人品,更看重其系统化的军事教育理念和不参与派系倾轧的相对超然立场。

于是,阎锡山亲笔修书,恳切邀请这位老同学出山,来晋主持创建陆军军官学校。

徐翰如彼时正苦于抱负无处施展,接到阎锡山邀约,审慎权衡后,认为山西虽偏安一隅,但阎氏确有实干之心,或可提供一方实践理想的舞台。

遂毅然放弃在北洋军中可能更有前途的位置,应召入晋。

抵达山西后,徐翰如果然不负众望。

他摒弃空谈,注重实战,参照日、德军校之长,结合山西实际,一手奠定了山西军官学校的课程体系、训练大纲与严格纪律。

他主张军官必为士卒之表率,强调学术与操行并重,不仅教授战术、筑城、测绘,更重视精神教育,灌输保境安民、服务地方之责。

其为人严谨端方,不苟言笑,处事公允,在学员中威望甚高。

因此,在这次决定山西军队未来走向的整军会议上,徐翰如能以军校校长身份位列核心决策层,其意见备受重视,实乃其能力、资历与阎锡山、林砚对其信任的自然结果。

他代表的,正是山西军事力量走向正规化、专业化的学院派。

也是领航者公司军事力量中,目前唯一一个不是从长治林家村出来的核心人员。

主位上,年仅九岁的林砚静坐一旁,虽未发言,但其存在本身便赋予了这场会议最高的决策分量。

会议主持人曹文轩首先起立,目光锐利地扫过全场,沉声道:“诸位,根据最新统计,我部现有总兵力三万人,目前以旅为单位,每旅额定五千人。然时移世易,北疆经略已获名分,内部建设需纵深巩固,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今日奉阎督军之命,召集各位,议题唯有一个:全军改编与驻地换防!”

他身后的巨幅山西地图上,几个关键盆地和北疆区域已被重点标出。

“经与砚哥儿详细筹议,决议如下!”曹文轩的声音斩钉截铁。

“苏承勇听令!”

“卑职在!”苏承勇豁然起身。

“着你部即刻扩编为八千人之甲种旅!

下辖加强炮兵团、骑兵营、通信营、直属情报大队、特种山地作战营、完备后勤支援体系及野战医院。

移防长治,作为南部核心战略支点!

你的防区,涵盖整个长治盆地与晋城盆地,务必确保我能源、军工重地及富庶农业区之绝对安全,并形成对南方的有效威慑!”

“苏承勇遵命!必不负重托!”苏承勇眼中精光闪烁,深知此任之重。

“柱子听令!”

“在!”柱子声若洪钟。

“着你部扩编为八千人之甲种旅!编制同苏旅,额外增设黄河河防大队,专司河岸巡查与防御。移防运城!你的防区,覆盖运城盆地、临汾盆地全部,并肩负黄河沿线防务,屏护三晋西南门户,保障重要商路畅通!”

“明白!”柱子捶胸领命。

“石头!”

“到!”石头站得笔直。

“着你部扩编为八千人之甲种旅!特别加强骑兵力量,编为骑兵团!另配属加强炮兵团、通信营、情报大队、山地营、后勤、医院。移防大同!你的防区,最为广阔艰巨:大同盆地,以及新近获授管辖之绥远特别区及蒙古相关地域!你的任务,是剿匪安民,巩固边防,并为后续大规模开发提供武力保障,为我山西打造坚实北疆!”

“石头领命!纵是刀山火海,也必趟平!”石头语气坚定,目光已投向地图上那片广袤的北方。

“林飞杨!”

“卑职在!”林飞杨肃立。

“着你部扩编为八千人之甲种旅!编制参照执行。移防忻州!你的防区,为忻定盆地,扼守北同蒲要道,既是太原北部屏障,亦作为战略预备队,随时策应各方!”

“遵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