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从民国种田开始科技兴国 > 第111章 行业分析

第111章 行业分析(1/2)

目录

林砚小手指了指地上那堆灰扑扑、布满气孔的高平生铁锭,又指了指角落里那堆白亮却昂贵的“青矿”铁锭。

“二舅,”林砚的声音清脆,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认真,“这‘流水线’的法子,能让咱把东西做得又快又多,还能省钱。可咱们做出来的东西,根基牢不牢?能走多远?”

他蹲下身,小手拍了拍那粗糙的高平铁锭:“您刚才说了,这铁,杂质多,脆。用它做压水井,就算模子铸得再好,零件尺寸再统一,装起来能用,可用不了多久,会不会也像那镢头尖儿一样,‘咔嚓’一声就裂了?到时候,咱这牌子可就砸了。”

苏承业脸上的兴奋之色微微一滞。

是啊,光有“流水线”的法子,没有好材料打底,终究是沙上筑塔。

他顺着林砚的目光看向那堆劣质铁锭,眉头又习惯性地锁了起来。

林砚站起身,目光清澈而坚定,像个小大人般伸出三根手指:“二舅,我觉得,咱这‘铭盛源’,还有晋城整个铁行想真正立住、做大、走远,光靠‘流水线’还不够。根基得打牢,得在这三样东西上使劲儿!”

“哪三样?”苏承业被外甥的严肃感染,也收敛了心神,认真地问道。

“第一样,是它!”林砚的小手指坚定地指向地上的铁锭,又仿佛指向遥远的矿山,“原材料!矿石!没有好矿,炼不出好铁。咱晋城不缺矿,可挖出来的矿,要么像这高平矿,杂质多;好矿像西山坳,又被洋人把着。咱得想办法,要么把手里现有的矿,想法子炼得更好,杂质更少,我听说洋人炼铁炼钢,有什么‘贝塞麦转炉’、‘平炉’,炼出来的钢水又纯又好。咱能不能也打听打听,看看有没有可能,哪怕先弄个小点的、简单点的洋炉子?或者,把土高炉改改,加点鼓风机,让火烧得更旺更透?或者,往炉子里加点别的料,比如石灰石?听说能吸走一些硫磷之类的坏东西?试试看,万一炼出来的铁更好用呢?”;要么…就得琢磨,怎么把‘西山坳’那样的好矿,一点点拿回来,哪怕只是其中一部分份额!或者,找到新矿源!这就像种庄稼,没有好种子,再好的地、再勤快的人,也种不出顶好的粮食来。矿,就是咱铁行的‘种子’!”

苏承业重重点头,眼神凝重:“是这个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铁是好东西的根子!这矿的事…唉,千头万绪,得从长计议。”

“第二样,是本事!”林砚的手指转向了炉火旁依旧专注锻打的陈师傅,那古铜色的脊梁和精准的落锤仿佛蕴含着某种力量,“技术!就像陈师傅这样的真本事!光有好铁不行,还得有本事把它变成好东西。咱现在的本事,够打锄头铁锅,够摸索着打压水井。可二舅您想没想过,以后呢?以后咱还想打更复杂、更精巧的东西怎么办?比如能自己转的机器零件?比如洋人那种特别锋亮、特别耐用的钢?”

林砚的小脸透着向往:“咱得想法子,把打铁、炼铁的本事,往上提!不能总守着老法子。能不能找懂洋文的人,弄点洋人讲炼铁打铁的书来看看?能不能请外面真正懂行的大师傅来教教?或者,咱自己把像陈师傅这样的老师傅聚在一起,专门琢磨怎么把铁炼得更纯、把钢打得更韧?把打井钻头做得更耐磨?把咱晋城铁匠的手艺,淬炼成真正的‘金字招牌’!这本事,就是咱的‘筋骨’!”

苏承业听得心潮澎湃,又感到一阵压力。

提升技术,这可比弄个“流水线”难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