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大贤良师使金陵(1/2)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当然,说是幸存者也可以。
陈少帝的脑浆还没干,就把皇位“禅让”给了胡季犛,至此,胡季犛终于如愿当上了交趾国王。
他也顺理成章的,将国号改成了“胡”。
在当了几个月皇帝,过完了瘾后,胡季犛又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胡汉苍,自己美滋滋的当上了太上皇。
说是太上皇,但其实权利还握在他手里,这样的操作,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经历了几个月的清洗后,陈氏一族基本从交趾国内消失了,“陈”这个字,也成为了交趾百姓不敢提起的禁忌。
整件事情发生的过程,犹如惊雷引发的一场山火,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早已改天换地。
快到甚至连近在咫尺的大明,也没意识到邻居家被姓胡的娘家人占了房子。
当然,胡季犛深知,在交趾国这样一个巴掌大的地方,政变容易,改朝换代也不难,但如何争取一个被人承认的名分,还是很有挑战的。
尤其是“宗主国”大明的眼里,向来不揉沙子!
与其将来被大明查出来而露馅,倒不如主动出击,先告诉大明自己这边换人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艰巨的任务,要交给谁呢?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早在陈安挥舞着大刀,杀入皇宫的那一天,胡季犛就想好了答案。
还有什么比让大明人,出使大明更合适的?
当他面带笑容,向李法良宣布这个好消息的时候,李家兄弟的表情,十分精彩。
“我买假路引,跋山涉水,甚至不惜参与国家政变,就是为了逃离大明。”
“你特么一句话,又给我送回去了?”
胡季犛笑得真诚:
“我能够理解二位返乡的急切心情,但此事不急于一时,等这边诏书起草完毕,再出发不迟。”
李法良,李法义面面相觑,表情确实十分急切,但不是急着回家,而是急着确认一件更重要的事:
“你猜,通缉我们的告示还在不在?”
不过,身为交趾国的特使,去不去大明,显然不是他们兄弟能够决定的。
于是两个月后,交趾国的特使队伍还是准时出发了。
大明人胡良,胡义兄弟领衔,一行人浩浩荡荡从两兄弟的来时路,原路返回了广西。
原本心中忐忑的两人,刚到广西境内,就放下了一直悬着的心。
因为他们发现,作为一个交趾国人,在大明国内实在太安全了。
根本就没人拿正眼看你!
没人关注,也就意味着没人怀疑你的身份,更不会把交趾国特使和两个逃犯联系在一起。
毕竟逃犯再该死,他们也是大明人。
交趾国人?国君的特使?
行吧,可以上桌吃饭,但只能坐门口那桌。
这正是当时绝大多数大明人,对于交趾国这个政权的主流印象。
可正是这种有些轻视的态度,却给李家兄弟套上了一件“隐身战甲”。
从广西一路行到湖南境内,交趾国特使团畅通无阻,未有任何阻拦。
几个月后,李法良终于如愿的进入江苏境内,此时距离他在萍乡之时,恰好过去了不到一年——
李法良也算变相实现了当初的豪言壮语:“次年入金陵。”
虽然不是带着兵马,但至少也带着百十人的交趾国使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