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顾北回师,兵临灞桥(2/2)
随后,他又看到了秦家通敌的密信副本和沙陀人屠城的画面,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手指捏着密信,指尖泛白,连呼吸都变得急促。
就在这时,东陵博、秦显、赵承业、谢文渊四人也闻讯赶来,他们刚走进大殿,便看到了木箱里的东西,脸色瞬间变得十分难看。
秦显更是吓得双腿发软,身子晃了晃,差点瘫倒在地,幸好身旁的赵承业扶了他一把。
东陵博强作镇定,上前一步,指着木箱里的东西,大声说道:
“陛下,这都是顾北伪造的!”
“他心怀不轨,想污蔑我们四大家族通敌叛国,想离间陛下与我们四大家族的关系,意图谋逆,请陛下明察!”
他声音虽大,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赵珩便拿起桌上的密信副本,颤抖着走到东陵博面前,将密信递了过去:
“伪造?”
“这密信上的笔迹,分明就是秦显和东陵博你的!”
“朝野上下,谁不知道你们的笔迹?”
“顾北就算想伪造,也不可能模仿得如此逼真,连你我之间的私下称谓都一模一样!”
东陵博和秦显顿时语塞,张了张嘴,却再也说不出反驳的话。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顾北竟然会将这些证据直接送到皇宫,让他们无从辩驳,彻底陷入了被动。
与此同时,灞桥的军营内。
顾北站在帐外,看着长安城的方向,那里灯火依旧,却透着一股慌乱。
他嘴角露出一抹笑容,对身旁的将领说道:
“传令下去,明日一早,在灞桥设宴,备好酒菜,派人给长安城内的所有官员送去请柬。”
“就说本王刚到长安,感念陛下恩典,想与诸位大人共商‘太宰封爵’之事,略尽地主之谊。”
将领们顿时明白了顾北的意图,纷纷露出会心的笑容,抱拳应道:
“王爷英明!”
他们知道,顾北这是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灞桥设下埋伏,等待四大家族和那些忠于他们的官员自投罗网。
次日天刚蒙蒙亮,顾北派去的信使便带着请柬,陆续抵达长安城内的各个官员府上。
这些官员接到请柬后,顿时陷入了两难境地:
一边是手握五万大军、兵临城下的顾北,若是不去,恐怕会被冠上“勾结奸佞”的罪名。
另一边是在长安根基深厚的四大家族,昨夜皇宫内的动静早已传开,他们深知这场宴会绝非简单的“共商封爵”,多半是场新的鸿门宴。
有那与四大家族牵扯较深的官员,慌忙派人去东陵府打探消息,却得知东陵博等人正被赵珩召进皇宫问话,一时无人做主。
而那些平日里看不惯四大家族专权的官员,却悄悄收拾行装,打算借这场宴会,看看顾北究竟会如何行动。
辰时刚过,长安百官便陆续赶到了灞桥。
当他们看到顾北的五万大军在桥两侧严阵以待,铠甲反光刺眼,火炮炮口对着桥面方向,军营周围更是暗藏杀机时,所有人都吓得面如死灰,脚步不由得顿住,心中暗暗后悔前来赴宴。
顾北早已在灞桥旁的临时营帐内设下主位,他身着玄色铠甲,端坐其上,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神色慌张的百官。
待众人到齐,他缓缓开口,声音透过亲兵手中的号角传遍全场:
“诸位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
“本王今日设宴,一是为了感谢陛下厚爱,拟封太宰之位,特与诸位共商后续事宜;二是为了清理长安城内的奸佞!”
“那些通敌叛国、害死三万忠魂的罪人,今日也该有个了断了!”
百官们闻言,更是吓得浑身发抖,纷纷低下头,不敢与顾北对视。
就在这时,营帐外传来一阵喧哗,只见几名亲兵押着东陵博、秦显、赵承业、谢文渊四人走了进来。
原来,昨夜皇宫内,赵珩在证据面前无法再包庇四大家族,又怕顾北大军攻城,便下令将四人拿下,今日一早便送到了灞桥军营。
秦显被押到顾北面前,仍不死心,挣扎着喊道:
“顾北!你休要放肆!”
“我们四大家族在长安经营百年,你若动我们,定会引起朝野动荡!”
顾北冷笑一声,起身走到秦显面前,一脚将他踹倒在地,指着木箱里的密信和头颅:
“经营百年?”
“敢勾结沙陀,残害我大炎百姓!”
“我镇北军的三万忠魂在天有灵,今日便是你们的死期!”
他转身看向百官,朗声道。
“诸位大人看好了,这便是通敌叛国的下场!”
“日后谁若再敢危害家国,勾结奸佞,这四人便是前车之鉴!”
随后,顾北下令将东陵博四人押到灞桥边,当着百官和大军的面,以通敌叛国罪斩首示众。
当四人的头颅落地时,百官们吓得噤若寒蝉,而顾北率领的士兵们则齐声高呼,声震天地。
解决完四大家族,顾北又对百官说道:
“本王此次回长安,并非为了太宰之位,而是为了还长安一个朗朗乾坤。”
“日后,还望诸位大人恪尽职守,为国为民,若有违背,严惩不贷!”
百官们纷纷躬身应道:
“我等,必谨遵王爷教诲!”
顾北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下令大军撤离灞桥,只带少量亲兵入城面见赵珩。
这场由四大家族设下的鸿门宴,最终以顾北的反杀告终,长安的局势也自此焕然一新,而顾北为三万忠魂报仇的事迹,也很快传遍了天下,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