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科举:开局官府发妻,卷成状元 > 第66章 指物成诗

第66章 指物成诗(2/2)

目录

“于此诗来看,这苏相公之才,远高于我,远高于我!”

马天赐看着苏墨几乎是不假思索,一首接一首地抛出这等质量的绝句,整个人都懵了。

他自负神童,五岁能诗,但也需要苦思冥想,反复推敲。

像苏墨这样信手拈来,首首经典的场面,他别说见过,连想都不敢想。

这……这还是人吗?

苏墨却仿佛没有看到众人的震惊,他伸手指向清水河畔那些楼馆窗口探出的、密密麻麻的人头,笑道:

“见此万人空巷、争睹盛况之景,不由心生感慨,这第五首,江楼感旧。”

《江楼感旧》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现场的百姓们已经看得目瞪口呆了起来,其中还有不少人已经开始掰着指头数起苏墨已经写了多少诗。

一旁的魏灵儿看着苏墨,更是震惊到没边。

接着,苏墨又指向岸边那些在晚风中摇曳生姿的各式花卉:

“眼前这定南府清水河畔,风景如画,百花争艳,宛若天成,我便再作一首《画》!”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至此,苏墨已然完成了六首诗!时间才过去不到半柱香!

知府侯语堂、同知郑桥、通判孙立人等官员,早已收起了之前的轻视和看戏心态,一个个面露惊容,相互交换着难以置信的眼神。

学政崔文彦捻须的手停在半空,目光深邃地看着苏墨,不知在想些什么。

而方才还在想着能借机让苏墨出丑的高通,一脸的难受。

青云书院山长周其玉一边连连点头,一边低声对身旁的李青山道:

“陛下将此子点为白衣博士,足见陛下慧眼识珠啊,此子之才,如浩浩江河,简直深不可测。”

而李青山看着气定神闲的苏墨,以及苏墨一口气写下的数篇佳作。

激动得老脸通红,之前所有的担忧都化作了虚无。

接着,只见苏墨提起手中那支蘸饱了墨的笔,看了看,继而微微一笑:

“再看我手中这支笔,墨迹犹存,不由想起去年冬日,于寒窗之下,梅花伴读的情景。”

“这第七首,便写《墨梅》。”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一直静静观瞧的江南才女娜兰韵,听到此诗,娇躯微微一颤,看向苏墨的目光中,欣赏之色几乎要满溢出来。

这苏墨,不仅诗才惊世,其品性志向,竟也如此高洁脱俗。

苏墨写罢,闭上眼睛,似乎在酝酿情绪,片刻后,眼角竟真的强行挤出了一滴泪水。

他睁开眼,目光扫过在场许多明显是游学在外的年轻士子,声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沙哑与感伤:

“想在场诸位才俊,大多自幼离家,负笈游学,与父母亲人相隔千里。”

“此情此景,使我不得不作下这第八首,《游子吟》。”

说罢,他饱含深情,笔锋带着颤意,写下: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口气下来,苏墨长吁短叹,没有感情,全是技巧。

但这一番操作,还是看得现场不少人红了眼眶。

“呜……”

来自江南的才子柳如风,竟然第一个忍不住,当场哽咽出声,泪流满面。

“想起某离家求学时,母亲与我不停叮嘱,如今面对苏相公这首诗,心中酸楚与思念不由自主。”

不仅是他,许多离家的学子都红了眼眶。

甚至有些人孝到哽咽不止,狠狠共情。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