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 > 第160章 大夏见报气呕血,阁老进言遇难题

第160章 大夏见报气呕血,阁老进言遇难题(2/2)

目录

此时的坤宁宫暖阁里,张永正眉飞色舞地给朱厚照汇报卖报的情况,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花:“陛下!您是没亲眼看见啊!”“今天京师的街上,那叫一个热闹!五千份报纸,不到一个时辰就卖光了,还有不少百姓没买到,围着卖报的小孩哭闹,说明天一定要多印点!”

“那些百姓,拿着报纸就像捧着宝贝,识字的自己看,不识字的就凑在一起,让卖报的小孩念给他们听。听到大同胜仗时,街上到处都是拍手叫好的,有的人家还放了鞭炮,说以后再也不用怕蒙古人抢粮了;”“听到刘尚书要裁边军时,个个气得骂娘,还有一群百姓跑到兵部衙门外,对着大门喊‘秦桧滚出来’,喊得震天响,吓得兵部的小吏都不敢开门,您说解气不解气?”

朱厚照靠在软榻上,手里把玩着一枚通透的玉扳指,嘴角噙着一抹淡淡的笑意,眼神里满是满意:“好!就要这样!”“让百姓知道朝廷干了啥,知道谁是真心为他们好,谁是在背后捅刀子,这样他们才会跟朝廷一条心,大明的江山才能稳!”

“对了,明天多印点,印一万份!”朱厚照坐直了身子,语气带着几分急切,“不仅京师要卖,还要让东厂的人亲自送到顺天府、保定府的各个州县去,让北直隶的百姓都看看,让他们知道,朝廷没有忘了他们,一直在为他们办实事!”

“奴婢遵旨!”张永连忙躬身应道,心里越发佩服陛下的远见——这“大明报”简直是个宝贝,既能宣扬朝廷的功绩,凝聚民心,又能收拾那些不听话的官员,不用动刀动枪,就能让奸臣声名狼藉,太好用了!

就在这时,暖阁外传来小太监的通报声,急促又恭敬:“陛下,内阁首辅李东阳大人求见,说有要事启奏!”

朱厚照挑了挑眉,目光扫过张永,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笑容:“看来,那些文官们已经闹到李东阳那儿去了。”“让他进来吧,正好让他也听听,百姓是怎么说的。”

没一会儿,李东阳就捧着那几份奏折,快步走进暖阁,身上的官袍都跑皱了,刚要躬身行礼,就被朱厚照抬手拦住:“免礼吧,不用多礼了,坐。”

他指了指旁边的凳子,又看向张永:“刚才张永正跟朕说卖报的情况,你也听听,省得朕再跟你重复一遍。”

张永连忙应了声,清了清嗓子,把刚才的话又绘声绘色地说了一遍,特意加重了“百姓欢呼雀跃”“支持朝廷决策”“痛骂奸臣”的部分,说得唾沫横飞,眼里满是兴奋。

李东阳坐在凳子上,越听心里越沉,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怀里的奏折,手心都冒出了汗。看来陛下对这报纸的效果十分满意,想要让他停办,或者让语气软一点,怕是难如登天。

等张永说完,暖阁里安静了片刻,朱厚照才慢悠悠地看向李东阳,语气平淡,听不出情绪:“李阁老,你今天来,不是单纯来听卖报情况的吧?”“有什么事,直说吧,别绕圈子,朕还有别的事要办。”

李东阳心里一紧,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说文官们怕被报纸骂,请求陛下停办?可陛下刚说这报纸能凝聚民心,这不是明摆着跟陛下对着干吗?说报纸太尖锐,容易挑唆百姓与官员的矛盾?可陛下要的,不就是让百姓监督官员吗?

不管怎么说,都像是在维护那些迂腐的文官,指责陛下的不是。可要是不说,满案的奏折没法交代,那些文官也会怨他不作为,以后内阁的工作更难开展。

暖阁里的气氛渐渐变得有些微妙,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地上,映出三人的影子,一动不动。张永识趣地退到一旁,低着头,假装没看见李东阳的窘迫,心里却在琢磨——李阁老这趟,怕是要碰钉子了。

朱厚照看着李东阳犹豫不决的样子,心里早就猜到了七八分,却没点破,只是端起桌上的茶杯,轻轻喝了一口,温热的茶水滑过喉咙,眼神却始终落在李东阳身上,带着几分审视,几分玩味。

他就是要看看,这位三朝老臣,这位内阁首辅,到底会站在朝廷这边,站在百姓这边,还是站在那些只想着自身利益的迂腐文官那边。

李东阳深吸一口气,终于鼓起勇气,从怀里掏出那几份奏折,双手递到朱厚照面前,声音带着几分试探,还有几分不易察觉的恳求:“陛下,这是今天上午百官递上来的奏折,都是关于‘大明报’的……”“他们说,报纸上的话太过尖锐,字字诛心,容易挑唆百姓与官员的矛盾,恐生民变,还请陛下……还请陛下三思。”

他没敢说“停办”,也没敢说“严惩办报之人”,只敢用“三思”二字,希望陛下能领会他的意思,稍微收敛一点,别再这么锋芒毕露。

朱厚照接过奏折,随意地放在案上,连翻都没翻,只是用手指轻轻敲着奏折,眼神里依旧看不出情绪:“哦?百官觉得报纸尖锐?”“那你觉得呢?李阁老,你是内阁首辅,辅佐朕处理朝政,你说说,这报纸该不该办?”

李东阳心里“咯噔”一下,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陛下把问题直接抛给了他,这简直是把他架在火上烤!

说“不该办”,就是违抗陛下的旨意,否定陛下凝聚民心、监督官员的良苦用心;说“该办”,就是无视百官的诉求,以后会被文官们孤立,内阁的工作无法开展;说“可办但需收敛”,又怕陛下觉得他立场不坚定,两边都想讨好,最后两边都不讨好。

他站在原地,额头渐渐渗出了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滴落在官袍上,留下一个个深色的印记。脑子里飞快地盘算着,怎么说才能既不违逆陛下,又能给百官一个交代,可想来想去,都觉得没有万全之策。

暖阁里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连窗外的风声都停了,只有朱厚照手指敲在奏折上的“笃笃”声,像敲在李东阳的心上,每一下都让他心惊肉跳。

朱厚照看着李东阳为难的样子,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容。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这“大明报”不仅是用来收拾奸臣、凝聚民心的,更是用来试探朝堂人心的。而李东阳的选择,将直接决定接下来内阁的走向,甚至影响他后续整顿文官集团的计划。

李东阳到底会怎么选?百官的抵制会不会愈演愈烈?这“大明报”的命运又会如何?暖阁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的悬念,都集中在李东阳接下来的一句话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