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悬在百官头顶的那把剑(2/2)
故事很简单,讲的是前朝一个叫海瑞的孤臣,不畏勋贵强权,去到鱼米之乡,为民请命,清丈田亩,将侵占的土地还给百姓。
这出戏,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曲折的爱情,只有最朴实的对白,和最激烈的冲突。当皮影戏里的海瑞,指着当地的豪强,怒斥“尔等所食俸禄,皆是民脂民膏”时,台下数千观众,爆发出雷鸣般的叫好声。当看到被霸占田地的老农拿回地契,跪地痛哭时,整个戏园子,无数百姓跟着潸然泪下。
《海瑞罢官》一夜之间,火遍京城。陆渊的名字,再次被百姓传颂。只是这一次,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会员,而是那个即将为民请命的“海青天”。
离京前夜,张居正的府邸。
这位次辅大人亲自为陆渊饯行,桌上只有两碟小菜,一壶温酒。
“此去江南,遍地荆棘,万事小心。”张居正举起酒杯,脸上是藏不住的担忧。
陆渊与他碰杯,一饮而尽,随即一笑。
“老师放心。学生此去,非一人之行。”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京城的万家灯火。
“我的剑,留在了京城;我的眼,将遍布天下;我的声音,此刻正回荡在街头巷尾。我人虽离京,但这座京城,恰恰才是我真正的棋盘。”
次日,清晨。
陆渊登上南下的官船。码头上,林铮,钱文柏,还有许多寒门士子前来送行。远处,无数百姓自发聚集,对着官船遥遥作揖。
船行至江心,陆渊打开了皇帝临别前,由内侍交到他手上的一个乌木密匣。
匣中没有金银,没有敕令,只有一张薄薄的纸。
纸上是皇帝赵乾龙飞凤舞的亲笔朱批。
“江南士族,国之巨蠹。朕许你……先斩后奏!”
官船停靠在苏州码头,并未引起任何波澜。陆渊、钱文柏、林铮三人换上寻常士子的青衫,混入人流,走进了这座被誉为天下粮仓、人间天堂的城池。
运河之上,画舫如梭,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岸边酒楼茶肆林立,商贾云集,一派盛世繁华。
钱文柏看着这番景象,忍不住赞叹。
“陆兄,都说江南富庶,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这等气象,比京城还要奢靡几分。”
陆渊没有回应,他只是看着一个方向。钱文柏顺着他的方向看去,只见城门角落,一群衣衫褴褛的人正围着一个粥棚,为了多一勺稀粥而推搡争抢。一个妇人抱着一个面黄肌瘦的孩子,跪在地上,不住地磕头。
繁华与破败,在同一座城中,泾渭分明。
林铮抱着剑,一言不发,只是走到了粥棚前,从怀里掏出一小锭银子,放进了施粥人的木桶里。
施粥的老者愣了一下,随即连连作揖。
三人穿过主街,越往城西走,景象越是凄凉。低矮的棚户区,散发着霉味与恶臭。许多人就那样躺在墙角,生死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