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回忆(2/2)
通知上写着下周将开展“适老化智能设备公益培训”,落款处盖着社区居委会和他们公司的联合印章,
他放慢脚步,指尖轻轻拂过通知上的字迹,想起团队为了让老年人快速上手设备,特意制作的图文手册和语音教程,那些看似琐碎的细节,都藏着对用户的用心。
走到家门口,还没来得及敲门,门就被猛地拉开,儿子举着一个手工火箭模型扑了过来,模型的箭身上贴着一张小小的贴纸,正是云南学生画的咧嘴笑的太阳。
“爸爸,你看!我把你的科普平台画在火箭上了,它现在能飞到全世界,让所有小朋友都能学到知识!”儿子仰着小脸,眼睛里满是兴奋的光芒。
儿子也捧着一个精致的手工相框走过来,相框里是她画的全家福,画面里的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小小的健康监测仪,背景是连绵的雪山和绿色的大山。
“爸爸,我画的是你帮助过的人,他们都和我们一样幸福,有健康的身体,有学习的机会。”儿子的声音软软的,却带着坚定的力量。
妻子笑着走过来,接过他手里的外套,说孩子们从下午就开始准备礼物,一直念叨着要等他回来分享,还特意炖了他爱喝的汤。
走进屋里,饭菜的香气扑面而来,餐桌上摆着三菜一汤,都是他熟悉的味道,暖黄色的灯光洒在饭菜上,氤氲出温馨的氛围。
吃饭时,儿子不停地问他非洲的孩子们有没有看到最新的科普课程,又关心那曲的牧民们体检是否方便,孩子们的问题稚嫩却真诚,让他心里暖暖的。
他耐心地回答着每个问题,讲起非洲雨林里的学校,讲起那曲雪山上的医疗车,讲起那些因为科技而改变的生活,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小脸上满是向往。
妻子时不时为他夹菜,安静地听着他的讲述,眼神里满是理解与支持,从创业初期的艰难,到如今的稳步发展,她始终默默陪伴在他身边,从未有过一句怨言。
饭后,孩子缠着他一起看公益事业部发来的视频,视频里是“科技扶贫健康行”车队在山区行驶的画面,蜿蜒的山路上,车队的车灯连成一条长龙,像一条温暖的河流。
视频里还记录了基层医生的工作日常,他们背着便携式医疗设备,走村串户为老人体检,用诊断系统为患者分析病情,脸上始终带着认真的神情。
看到一位医生用方言耐心地为老人讲解体检报告,儿子忍不住说:“爸爸,这位医生叔叔好像你,都在帮助别人。”
他摸了摸小儿子的头,心里感慨万千,原来善良与责任真的会传染,他和团队的坚持,不仅帮助了他人,也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爱的种子。
妻子端来切好的水果,坐在他身边,轻声说:“昨天我回了趟老家,村里的卫生院现在也用上了你们的AI设备,村医说现在看病准确率高了很多,乡亲们都特别感激。”
她还说,老家的小学也引入了科普平台,侄子侄女每天都要花时间学习,现在还能给村里的其他孩子讲解科普知识,成了小小的“科普宣传员”。
他听着妻子的讲述,心里充满了成就感,那些他和团队付出心血的产品,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散,在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带来希望与改变。
孩子们睡熟后,他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打开手机,翻看起基层医生和用户发来的反馈信息,每条信息都带着真挚的情感,让他动容。
有基层医生说,诊断系统让他在面对疑难病例时更有底气,已经成功避免了好几次误诊;有患者家属说,便携式医疗设备让卧病在床的老人不用奔波,就能及时监测身体状况。
还有偏远地区的老师发来消息,说科普平台让孩子们的视野变得开阔,很多孩子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成绩也有了明显提升。
他一条一条地回复着,指尖在屏幕上敲击的力度很轻,却带着沉甸甸的责任,他知道,这些反馈不仅是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期盼。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海外市场部发来的邮件,附件里是非洲地区的用户使用报告,低带宽教育平台的用户数已经突破1.5亿,覆盖了非洲40多个国家。
报告里还附了一些照片,照片里的孩子们坐在简陋的教室里,围着平板电脑认真学习,他们的眼睛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像星星一样明亮。
其中一张照片让他印象深刻,一个穿着破旧衣服的小女孩,正用手指着屏幕上的航天知识课程,脸上带着专注的神情,身后的墙上贴着她画的火箭,和云南学生的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他把照片保存下来,心里默默想着,无论身处何地,孩子们的梦想都是相通的,而他要做的,就是为这些梦想搭建起实现的桥梁。
打开电脑,他继续完善全球医疗科技大会的演讲稿,文档里的文字渐渐变得丰满,既有技术突破的成果,也有基层用户的真实故事,更有对科技普惠的坚守与思考。
他想起创业初期,有人质疑他放弃高端市场、深耕基层的决定,说他“不切实际”“自讨苦吃”,但他始终坚信,技术的价值不在于利润高低,而在于是否能真正帮到他人。
如今,那些曾经的质疑声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认可与尊重,他和团队用实际行动证明,科技普惠不仅能创造社会价值,也能实现商业的可持续发展。
电脑屏幕右下角弹出一条新闻推送,标题是《中国普惠科技走向世界,为全球减贫事业注入新动力》,新闻里重点报道了他们公司的低带宽教育平台和基层医疗设备,称其为“科技向善的典范”。
他点开新闻,仔细阅读着每一个字,心里既欣慰又感慨,科技无国界,那些为基层群众研发的产品,如今也能为全球的普惠事业贡献力量。
新闻下方的评论区里,网友们纷纷留言点赞,有人分享自己或家人受益于普惠科技的经历,有人表达对科技向善的支持,还有人表示愿意加入公益事业,为偏远地区的人们送去温暖。
他关掉新闻,心里充满了无限的动力,原来善良的力量是如此强大,能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暖流。
妻子端着一杯温水走过来,提醒他早点休息,别太累了,她知道他为了工作常常熬夜,心里总是惦记着他的身体。
他接过水杯,喝了一口温水,暖意顺着喉咙蔓延到全身,看着妻子温柔的眼神,心里满是愧疚,这些年,他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了。
“等这次全球医疗科技大会结束,我好好陪你们出去玩几天。”他握着妻子的手,轻声说。
妻子笑着点头:“好啊,孩子们一直想去云南看看,想去看看你说的那些大山里的学校,想亲眼见见那个画火箭的小男孩。”
他心里一动,是啊,他也很久没去云南了,不知道那个画火箭的男孩现在怎么样了,不知道大山里的学校又有了哪些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