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财富自由,从教人填志愿开始 > 第79章 人才兴村

第79章 人才兴村(2/2)

目录

过了半年,人才公寓顺利建成,二十多个留下来的学生都搬进了公寓,有几个还把家人接了过来,村里一下子热闹了不少。

张萌的妈妈来了之后,看到村里环境好,还主动报名参加了村里的广场舞队,每天晚上都跟村民们一起跳舞,很快就融入了村里的生活。

刘阳则把女朋友也接了过来,他女朋友是学会计的,正好村里的电商团队缺会计,陈如轩就安排她在电商团队负责财务工作。

这天,陈如轩正在村委会整理人才培养的资料,林晓突然从学校回来,手里拿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

她兴奋地说:“陈总,我在学校做了一个关于乡村文创的调研,发现现在很多城市里的人都喜欢有乡村特色的文创产品,咱们可以把村里的老故事、老物件做成文创产品,肯定能受欢迎。”

陈如轩接过笔记本,翻了翻里面的调研数据和设计草图:“你这个想法太好了!咱们村有很多老故事,比如以前村民们上山采野生菌的故事、木艺传承的故事,都能做成文创产品,你暑假就留在村里,跟林薇团队一起把这个项目做起来。”

林晓高兴地说:“太好了!我已经跟学校申请了暑期实践项目,学校还会给咱们拨一部分经费,咱们可以先做一批样品试试水。”

暑假期间,林晓和林薇团队一起,走访了村里的老人,收集了很多老故事,然后把这些故事做成了文创产品:有印着老故事的笔记本,有刻着老物件图案的钥匙扣,还有绘着村里风景的明信片。

这些文创产品一上线,就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尤其是年轻人,纷纷在评论区留言:“这些文创产品太有意义了,不仅好看,还能了解乡村故事。”“希望能多出一些,我想送给朋友。”

看到文创产品卖得好,陈如轩又有了新的想法,他找到林晓和林薇:“咱们可以把文创产品和旅游结合起来,在村里开一家文创商店,让来旅游的游客能亲手制作简单的文创产品,比如在木牌上刻自己的名字,这样既能增加游客的体验感,又能提高文创产品的销量。”

林晓和林薇都觉得这个想法可行,很快就找了间临街的民房,装修成了文创商店,还在店里设置了体验区,配备了简单的雕刻工具和材料。

文创商店开业那天,来了很多游客,有个带着孩子的妈妈,让孩子在木牌上刻了自己的名字,笑着说:“这样的体验太有意义了,孩子不仅玩得开心,还学会了简单的雕刻,以后有机会还会来。”

过了一段时间,陈如轩接到了一个来自BJ的电话,是一家文旅公司打来的,想跟村里合作,把村里的文创产品和旅游线路打包推广,让更多人来村里旅游。

陈如轩跟文旅公司的负责人沟通后,很快就签订了合作协议,文旅公司不仅会帮村里推广文创产品和旅游线路,还会给村里带来更多的游客资源。

合作开始后,村里的游客数量比以前多了一倍,木艺工坊、食品加工厂和文创商店都挤满了游客,村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有一天,陈如轩在村口碰到了刚从城里回来的王谦,王谦手里拿着一个行李箱,里面装满了文创设计的资料。

王谦笑着说:“陈总,我从上海的设计公司实习回来了,这次回来就不走了,想跟林晓一起做村里的文创产品,把咱们村的故事传播得更远。”

陈如轩拍了拍王谦的肩膀:“欢迎回来!咱们村现在正缺文创设计的人才,你回来正好能帮上大忙。”

王谦点点头,从行李箱里拿出一份设计稿:“陈总,您看我设计的‘乡村振兴系列’木雕,有展示村民劳作的,有展示村里产业的,我想把这些木雕做成一套,作为咱们村的代表性产品。”

陈如轩接过设计稿,仔细看了看:“设计得很好,很有咱们村的特色,你跟李师傅商量一下,尽快把样品做出来,咱们争取下个月就能上线销售。”

接下来的日子里,村里的人才越来越多,产业也越来越兴旺:木艺工坊的定制木雕订单排到了半年后,食品加工厂的野生菌酱卖到了全国各地,文创商店的体验项目每天都预约满员,电商平台的“山韵”品牌店铺粉丝数量突破了一百万。

年底的时候,村里评选“乡村振兴功臣”,陈如轩、林薇、李师傅、赵建明,还有林晓、王浩、张萌、刘阳等年轻人都当选了。

颁奖那天,村支书站在台上,拿着话筒说:“咱们村能有今天的成绩,靠的是每一位村民的努力,尤其是这些年轻人,他们用知识和技能为村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咱们要向他们学习!”

台下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林晓拿着奖杯,激动地说:“我以前从来没想过,回村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以后我会继续努力,把咱们村的文创产品做得更好,让更多人知道咱们村的故事。”

王浩也拿着奖杯说:“跟着李师傅学雕刻的这两年,我不仅学会了一门手艺,还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以后我会把木雕手艺传承下去,让咱们村的木雕走向更多地方。”

陈如轩看着台上的年轻人,又看了看墙上的“人才兴村”木雕,心里满是欣慰。

他知道,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接力奋斗,只要村里能一直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就一定能实现更大的发展,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当天晚上,村里举办了篝火晚会,村民们和年轻人一起唱歌跳舞,火光映着每个人的笑脸,也映着村里越来越好的未来。

陈如轩站在篝火旁,看着眼前的景象,悄悄拿出手机,给远在上海的老同事发了条消息:“我们村现在人才越来越多,产业也越来越兴旺,欢迎你们有空来村里看看,说不定你们也会爱上这里。”

很快,老同事回复了消息:“等放假了一定去,到时候还要跟你们好好聊聊,看看能不能把上海的资源跟你们村的产业结合起来,一起为乡村振兴出份力。”

陈如轩笑着收起手机,抬头望向夜空,星星格外明亮。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