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解决问题(2/2)
推开门,王浩和吴彤正在调试反馈工具的“家长提问区”功能。
“陈总,您还没走?”王浩看到他,立刻站起来。
陈如轩摆摆手:“不用站起来,你们进度怎么样?”
吴彤拿着平板走过来:“‘家长提问区’已经做好了,老师回复后,家长会收到消息提醒,您看一下操作流程。”
陈如轩接过平板,按照流程操作了一遍:“很顺畅,就是回复框能不能大一点,方便老师输入详细内容?”
吴彤立刻记下来:“好,我们现在就调整,明天早上就能好。”
“不用急,先下班休息,明天再弄也来得及。”陈如轩说,“工作重要,身体也重要。”
王浩笑着说:“没事陈总,我们想早点弄好,让艺术老师早点试用。”
陈如轩没再劝阻,只是说:“那你们注意时间,别太晚了。”
走出公司大楼,夜色已经很深,路灯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坐上车,司机问:“陈总,直接回家吗?”
陈如轩点点头:“嗯,明天还要去社区场地,早点休息。”
车子刚开出去没多久,手机就响了,是合作方的负责人:“陈总,明天社区场地的装修就能完工,您上午过来的时候,我们一起验收。”
陈如轩说:“好,我明天十点到,麻烦你了。”
挂了电话,陈如轩靠在座椅上,闭上眼睛,脑子里过了一遍明天的工作:验收社区场地、跟进反馈工具的模板进度、看退费系统的测试情况、听管理层对请假功能的试用反馈。
虽然事情很多,但他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充满了干劲。
回到家,陈如轩简单洗漱后,打开公司群,看到林小雨发了短视频的初剪版,配文:“家长的真实反馈,期待最终版!”
群里的员工纷纷点赞,不少人留言:“这个视频很有感染力,肯定能吸引更多家长报名!”“林小雨加油,剪得太好了!”
陈如轩也点了赞,回复:“真实就是最好的宣传,继续加油!”
放下手机,陈如轩躺在床上,很快就睡着了,他知道,明天又是忙碌但充实的一天,而这样的每一天,都在让公司变得更好。
第二天早上八点半,陈如轩准时到了公司,刘晓华已经在办公室等他:“陈总,运营部周明说社区场地的装修已经完工,就等您过去验收了。”
陈如轩拿起外套:“好,我们现在就过去。”
车子行驶了二十分钟,就到了社区服务中心。
周明和合作方负责人已经在门口等了,看到陈如轩下车,立刻迎上来:“陈总,里面请,镜子和防撞条都装好了,您看看满不满意。”
走进舞蹈室,拼接镜已经安装在墙上,接口处的防撞条是柔软的灰色,和墙面颜色很搭。
陈如轩用手摸了摸防撞条:“很结实,孩子碰到也不会受伤。”
“我们还在镜子旁边装了扶手,孩子练习平衡的时候可以扶着。”合作方负责人补充道。
陈如轩点点头:“考虑得很周到,舞蹈垫也铺好了吗?”
“铺好了,是防滑的,适合孩子跳。”周明指着地面说。
陈如轩走到美术室,看到画架、颜料、画纸都已经摆放整齐,桌子之间的距离很宽,足够孩子活动。
“美术室的窗户边,我们加了护栏,防止孩子爬上去。”周明说,“还有洗手池,装了矮一点的水龙头,方便孩子洗手。”
陈如轩仔细检查了一遍,没有发现问题:“很好,明天的体验课可以顺利进行,运营部要提前和老师沟通,确认教具和课程内容,确保万无一失。”
周明回应:“放心陈总,我们已经和老师对接好了,明天早上八点,老师会提前到现场准备。”
从社区服务中心回来,已经是上午十点半,陈如轩刚走进办公室,李梅就拿着“进步观察要点”过来了:“陈总,我加了‘课堂表现’和‘老师指导重点’,您看看行不行。”
陈如轩接过看了一眼:“很全面,现在发给技术部,让他们按照这个做工具模板。”
“已经发了,高明说今天就能把模板调整好,明天让试点校区的老师试用。”李梅说。
陈如轩满意地说:“进度很快,试用期间,你要多跟进,收集老师的反馈,有问题及时调整。”
李梅点头:“好的陈总,我已经安排了专人跟进试点校区。”
刚送走李梅,赵琳就打来电话:“陈总,退费系统的内部测试很顺利,客服部的人都学会操作了,周四可以正常上线。”
陈如轩说:“好,上线前再给各校区发一份操作手册,让校区的人也了解流程,方便解答家长的疑问。”
“已经在做了,明天就能发下去。”赵琳回应。
中午,陈如轩在食堂吃饭时,看到林小雨和几个同事在讨论短视频的拍摄细节。
“明天去城东校区拍音乐课程的家长,已经和家长约好了下午两点。”林小雨说,“还要拍孩子上课的片段,突出老师的教学方式。”
陈如轩走过去:“拍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角度,不要影响孩子上课,也不要让孩子有压力。”
林小雨说:“知道了陈总,我们会用长焦镜头,在教室后面拍,不打扰孩子。”
“还有家长采访,不用提前给太多脚本,让家长自然地说,比如孩子学音乐后有什么变化,这样更真实。”陈如轩补充道。
林小雨点头:“好的,我们只准备几个引导问题,让家长自由发挥。”
下午,陈如轩去了城南校区,看看“精准对接家长需求”方案的落地情况。
校区负责人李娜迎上来:“陈总,自从推出‘试听三天不满意全额退款’后,报名的人越来越多,这两周又签了15个新学员。”
“家长的反馈怎么样?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陈如轩问。
李娜笑着说:“反馈很好,很多家长说试听后觉得课程合适才报名,没有压力,还推荐了朋友来试听。”
陈如轩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正在上英语课,老师用游戏的方式教单词,孩子们积极性很高。
“我们还按照您的建议,每周给家长发一次孩子的学习报告,包括课堂表现、掌握的知识点,家长很满意。”李娜补充道。
陈如轩说:“继续保持,有好的经验,记得在下次分享会上分享,给其他校区参考。”
从城南校区回来,已经是下午四点,陈如轩刚回到办公室,高明就发来消息:“陈总,反馈工具的模板调整好了,试点校区的老师已经拿到,明天开始试用。”
陈如轩回复:“好,让李梅跟进试用情况,每天收集反馈。”
没过多久,周明也发来消息:“陈总,社区体验课的报名人数已经有30个了,大部分是家长带孩子一起报名的。”
陈如轩回复:“好,明天安排两个人在现场引导,确保体验课顺利。”
晚上,陈如轩在家翻看各部门发来的进度表,艺术教研部的试点计划、技术部的工具开发进度、运营部的社区体验课安排,都很详细。
他在每个进度表上写下批注,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提出需要改进的细节。
比如在艺术教研部的试点计划上,他批注:“建议每天汇总家长反馈,及时调整反馈内容;在技术部的进度表上,批注:“反馈工具上线后,安排一次培训,确保所有艺术老师都会用。”
写完批注,已经是晚上十点,陈如轩放下笔,揉了揉眼睛,心里很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