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财富自由,从教人填志愿开始 > 第60章 技术攻关

第60章 技术攻关(2/2)

目录

林晓又惊又喜,当即站起来表态:“陈总放心,我一定带着团队全力以赴!”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攻关组几乎住在了实验室,周教授每天通过视频会议指导两小时,指出他们之前算法里的三个致命缺陷——忽略了夜间低负载时的芯片休眠机制、电源管理模块匹配不当、冗余代码过多。

林晓带领团队按周教授的思路修改算法,连续熬了三个通宵,做出第一版优化模型,测试时功耗终于降到了预期范围内,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

可就在大家准备庆祝时,新的问题出现了:优化后的算法在低温环境下稳定性不足,偶尔会出现温控失灵的情况。

更糟的是,竞争对手“智控未来”的老板赵峰不知从哪里得知了消息,亲自上门找林晓,开出双倍薪水和股权激励,想挖他走。

林晓直接把赵峰的名片交给了陈如轩:“陈总,我不是为了钱留下的,是看着您为了农户跑苏州,周教授不计报酬指导,我不能半途而废。”

陈如轩拍了拍林晓的肩膀,当天就召开高管会,宣布给林晓提前兑现期权,同时给攻关组每人预发一半奖金:“大家放心,公司绝不会让实干的人吃亏。”

周教授得知稳定性问题后,当天就坐高铁从苏州赶来公司,亲自盯着团队调试参数,指出问题出在算法的自适应补偿模块上——没有考虑到辽东、西北等寒冷地区的极端低温。

在周教授的指导下,林晓团队增加了低温预加热程序,经过三天的连续测试,终于解决了稳定性问题,所有指标全部达标。

赵峰见挖人不成,又开始散布谣言,说公司的技术是抄袭周教授以前的研究成果,产品存在专利风险。

陈如轩没有慌乱,而是直接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周教授现场作证,同时展示了从初代到优化版的完整技术迭代记录,谣言当场不攻自破。

发布会结束后,就有五家农业合作社主动联系公司,签下了1200台的采购订单,比之前一个月的订单总量还多。

生产部立刻启动试生产,第一批500台智能温控器下线后,陈如轩亲自带队,送到了周边的三个贫困村,免费给农户安装调试。

一周后,农户反馈回来的数据让所有人都振奋:草莓夜间损耗率从32%降到了6%,黄瓜的产量提升了15%,农户们纷纷给公司打电话,说要再订几台。

订单量的暴增让生产车间压力陡增,生产部总监王涛急急忙忙找到陈如轩,手里攥着密密麻麻的生产排期表。

“陈总,现在订单已经排到三个月后了,车间24小时轮班都赶不及,要不要临时外包一部分组装环节?”王涛的额头渗着汗珠,语气里满是焦灼。

陈如轩接过排期表仔细翻看,沉吟片刻后说:“外包可以,但必须派我们的质检员全程跟进,核心部件必须咱们自己生产,绝不能砸了产品口碑。”

他当即让助理联系了三家有资质的电子组装厂,下午就带着王涛和质检员去实地考察,最终选定了一家管理规范、设备齐全的工厂,签订了严格的质量保障协议。

解决完生产问题,陈如轩又接到了市场部的汇报:“陈总,山东、河南的农户都在打电话催货,咱们能不能开通线上预订通道,先锁定客户需求?”

陈如轩立刻点头:“不仅要开通线上预订,还要在官网实时更新生产进度和发货时间,让农户心里有底,另外加设客服专线,专门解答农户的使用疑问。”

就在公司上下忙着赶订单时,周教授的学生突然打来电话,说周教授突发高血压住院了,陈如轩放下手头工作,立刻带着林晓赶去苏州的医院。

病房里,周教授躺在病床上,看到陈如轩进来,虚弱地笑了笑:“别耽误工作,我没事,就是老毛病犯了,算法那边要是有问题,我让学生帮着看。”

陈如轩握住周教授的手:“您安心养病,公司已经安排了护工,技术上的事有林晓盯着,您要是有任何需要,随时给我打电话。”

离开医院前,陈如轩偷偷给医院交了五万块住院押金,又给周教授的学生塞了一个红包,叮嘱道:“麻烦你多照看周老,有情况第一时间通知我。”

回到公司,林晓红着眼眶对陈如轩说:“陈总,我一定尽快把第二代产品的研发提上日程,不辜负周老的期望。”

陈如轩拍了拍他的肩膀:“第二代产品要重点优化续航和兼容性,争取能适配不同类型的大棚,另外,你抽时间整理周老的指导记录,咱们编辑成内部技术手册,传承下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