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燕京座谈(2/2)
三人坐下后,话题很快就围绕教培行业展开,王科长时不时透露一些政策风向,陈如轩则结合自己的直播经验提出疑问,李源在一旁适时补充,气氛十分融洽。
酒过三巡,王科长突然说:“下个月市里要举办教培行业创新大赛,我看陈老师的思路很有创新性,不如报名参加,要是能拿奖,后续申请政策扶持也更有优势。”
陈如轩眼睛一亮,这可是个露脸的好机会,要是能在大赛上出彩,不仅能提升自己的知名度,还能为以后的发展铺路,当即点头:“多谢王科长提醒,我一定报名。”
李源也笑着说:“到时候我让公司的团队帮陈老师准备材料,咱们争取拿个一等奖。”
饭局结束时,王科长主动给陈如轩留了私人联系方式:“有任何政策上的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
陈如轩握着手机,心里满是欢喜,这一趟燕京之行,简直比预想中顺利太多。
下午的会议继续进行,陈如轩因为有了王科长的认可,发言时更有底气,提出的几个建议都被主持人重点记录,还被邀请在会后参与新政实施细则的讨论。
散会时,之前那些对陈如轩态度冷淡的老牌机构负责人,纷纷过来热情地邀请他吃饭,想跟他深入探讨合作,陈如轩一一婉拒,只跟李源约好第二天去他公司。
第二天一早,李源就派司机来接陈如轩,车子驶入燕京的核心商务区,停在一栋气派的写字楼前,启智教育的招牌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走进公司,陈如轩忍不住眼前一亮,宽敞明亮的办公区,专业的教学设备,还有墙上挂满的荣誉证书,处处都透着大公司的气派。
李建明带着他参观了教学区、研发部,每到一个部门,员工们都热情地跟李建明打招呼,看向陈如轩的眼神里也满是好奇。
“陈老师,我们公司现在有三百多名员工,线下有十五个教学点,线上平台也有五十多万用户,就是在内容创新上还差点火候。”李源边走边介绍,语气里带着一丝遗憾。
陈如轩点点头,指着研发部的方向说:“我看你们的课程体系很完善,就是缺乏针对性,比如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个性化课程,这块要是能做起来,用户粘性肯定能提升不少。”
李源眼睛一亮,拉着陈如轩进了会议室:“陈老师,你快详细说说,我让研发部的负责人也过来听听。”
很快,研发部负责人带着团队成员走进会议室,陈如轩结合自己直播时收集的用户反馈,详细讲解了个性化课程的设计思路,从课程内容到教学方法,再到课后服务,都给出了具体的方案。
研发部的人听得十分认真,时不时提出疑问,陈如轩都耐心解答,几个小时下来,一套完整的课程方案基本成型。
李源看着方案,激动地拍了拍桌子:“陈老师,你这方案简直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要是能落地,我们公司的线上业务至少能翻一倍!”
他当即决定,邀请陈如轩担任公司的特聘顾问,不仅给出丰厚的顾问费,还承诺给予公司股份,陈如轩没有立刻答应,而是提出要先看到方案的初步效果。
李源也不着急,笑着说:“陈老师放心,我这就安排团队推进,一个月后给你答复,到时候咱们再谈合作细节。”
离开启智教育时,李源亲自送陈如轩到楼下,还塞给他一张黑卡:“陈老师,这是我们公司的合作商户卡,在燕京很多地方都能用,就当是我的一点心意。”
陈如轩推辞了几句,见李源态度坚决,只好收下,心里却对这位合作伙伴多了几分认可。
回到酒店,陈如轩刚坐下,手机就响了,是之前交换名片的一家机构负责人打来的,邀请他下周去做讲座,开出的报酬比市场价高了两倍。
陈如轩答应下来,挂了电话后,又收到王科长的信息,提醒他教培行业创新大赛的报名截止日期,还给他发了一份往届获奖作品作为参考。
他看着手机里的信息,嘴角忍不住上扬,原本只是来参加一场交流会,没想到却收获了这么多机会,看来自己的教培之路,以后会越来越顺。
接下来的几天,陈如轩又陆续拜访了几家同行机构,每到一家,都能凭借独到的见解赢得对方的认可,不少机构都提出了合作意向。
期间,他还去启智教育跟进了课程方案的推进情况,看到研发团队已经按照方案开始制作课程,进展十分顺利,李源更是每天都跟他汇报进度,态度恭敬又热情。
一周后,陈如轩在一家机构做讲座,现场来了两百多人,不仅有教培行业的从业者,还有不少家长和学生,他结合新政要求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提升教学质量,赢得了阵阵掌声。
讲座结束后,有家长当场提出要报名他的线上课程,还有机构负责人邀请他合作开设联名课程,陈如轩一一记下,心里已经开始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就在他准备离开燕京时,李源又带来了好消息:“陈老师,我们的个性化课程试运营效果特别好,上线三天就有一万多用户报名,王科长都打电话夸我们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