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财富自由,从教人填志愿开始 > 第35章 解约之后

第35章 解约之后(2/2)

目录

陈如轩请校长们坐下,递上茶水:“各位放心,就算没教育局的合同,我们也能跟学校直接合作,费用还能比之前低10%。”

王校长当场就拍了板:“我们现在就签合同!明天就让老师过来,孩子的学习耽误不起!”

这边刚跟三位校长签完新合同,周明宇就拿着手机跑进来,声音都带着颤:“陈总!省教育厅发邮件了,让咱们下周一去省厅开会,谈省级项目合作!”

陈如轩打开邮箱,看到邮件里写着“鉴于贵司在基层教育与就业结合领域的实践成果,邀请参与省级试点”,悬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

而另一边,张丰智正跟表弟在办公室喝酒庆祝:“你放心,教育局的项目以后都是你的,陈如轩那小子再厉害,也斗不过咱们的关系。”

他表弟笑得合不拢嘴:“还是表哥您牛!不过咱们的辅导老师不够,要不要从陈如轩那边挖几个人?”

张丰智摆摆手:“不用,随便招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就行,教育项目嘛,差不多就行,没人真会查效果。”

可他没料到,才过了五天,麻烦就来了——表弟公司的辅导老师因为不专业,把初一的数学题讲错了,家长直接闹到了教育局。

有个家长举着孩子的作业本,当着其他领导的面喊:“之前陈总公司的老师,会帮孩子分析错题,现在这个老师,自己都搞不懂!你们是不是把项目给关系户了?”

周围的家长纷纷附和,还有人拿出手机录像,说要发到网上让大家评理。

张丰智慌了,连忙让人把家长劝走,可这事还是传到了市纪委——有人匿名举报他“利用职务之便为亲属谋利,损害教育质量”。

市纪委很快就找张丰智谈话,调了合同档案后发现:他表弟的公司不仅没有教育服务资质,连投标材料都是伪造的,而解约陈如轩公司的“服务调整”,根本没有任何书面说明。

与此同时,陈如轩正在省教育厅开会,省厅王厅长拿着他的项目数据,当着其他市教育局领导的面夸:“陈如轩的公司团队才是真正为基层办实事的企业。”

参会的各市领导纷纷围过来,递名片、谈合作,其中一个市的教育局局长说:“我们早就想搞‘就业+教育’模式,就是没找到靠谱的企业,今天终于碰到了!”

陈如轩一一回应,心里清楚:这不仅是合作机会,更是对张丰智最有力的反击。

开完会回到公司,周明宇就冲过来报喜:“陈总!省厅的合作协议初步定了,首期资金500万!还有三个市的教育局主动联系咱们,想签长期合作!”

陈如轩点点头,打开电脑,看到网上“教育局换合作方致服务下滑”的话题已经冲上热搜,市纪委也发布了通报:张丰智涉嫌违纪,正在接受审查调查。

没过三天,张丰智的表弟公司就因为“资质不全、服务质量差”,被教育局终止了合作,还被要求赔偿学校的经济损失。

之前跟表弟公司合作的学校,也纷纷找上门想重新跟陈如轩合作,其中一所学校的校长说:“还是你们靠谱,之前走了弯路,现在得赶紧补回来。”

短短一个月,陈如轩的公司不仅补上了之前的营收缺口,还因为省厅的合作,名气传到了周边省份——邻省的教育厅主动联系他,想把“就业+教育”模式复制过去。

周明宇看着不断增长的合作名单,忍不住感慨:“当初张丰智想挤走咱们,没想到反而把咱们推到了更高的平台!”

陈如轩站在办公室窗前,这次眺望的不再是市区,而是远处的高铁站——下周他要去省里参加项目启动会,还要去邻省考察合作场地。

这时,前台又来报:“陈总,市人社局的李局长来了,说要给您送个好消息。”

陈如轩迎出去,李局长笑着递给他一个红色证书:“你们公司被评为‘市级就业创业示范企业’,下个月还要在全市大会上做经验分享!”

陈如轩接过证书,指尖触到烫金的字,心里满是踏实——这份荣誉不是靠关系,是靠一个个项目、一句句认可换来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