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欣欣向荣(2/2)
没想到招聘启事刚发出去三天,就收到了五十多份简历,其中还有两个从大型教育机构辞职来的客服,说早就听说他们家口碑好,想来跟着干。
客服团队刚补上人,技术部又传来好消息:“陈总,咱们的职业测评系统上线了,能根据孩子的成绩、兴趣、性格匹配专业,测试准确率能到95%以上!”
陈如轩立刻让技术部把系统嵌到官网和公众号里,当天就有两百多个家庭体验了测评,其中八十多个直接签了定制规划套餐,签约率又涨了15%。
更意外的是,区教育局的电话突然打了过来,说想跟他们合作做“中学生生涯规划试点”,把他们的课程引进几所中学当选修课。
陈如轩带着教研部主任去谈合作,对方一见面就夸:“我们调研了好几家机构,就你们的规划方案最接地气,家长满意度也最高,跟你们合作我们放心。”
试点学校定了三所,第一节课就座无虚席,学生们拿着测评报告围著老师问个不停,连学校老师都说:“这课比我们讲的实用多了!”
试点效果一出来,其他中学也跟着来谈合作,短短一个月,就有八所学校跟他们签了长期合作协议,公司的知名度一下子在教育圈打开了。
这天王磊悄悄跟陈如轩说,有竞争对手想挖他,开了双倍薪资,还承诺给股份,陈如轩听了没生气,反而笑着问他怎么回复的。
“我跟他们说,钱再多也不如跟着靠谱的老板干踏实,咱们公司现在正是往上走的时候,我可不想错过。”王磊的话刚说完,陈如轩就从抽屉里拿出一份股权协议推了过去。
“这段时间辛苦你了,这是10%的股份,从今天起你就是公司副总,以后咱们一起把公司做得更大。”陈如轩的话让王磊眼眶一热,手里的协议仿佛有千斤重。
随着业务越来越多,原来的办公室早就不够用了,陈如轩干脆租了整层写字楼,面积比之前大了三倍,还专门隔出了咨询室、讲座厅和测评室。
搬家那天,员工们都主动留下来帮忙,有人搬资料,有人贴海报,连刚入职的客服都跟着忙前忙后,整个办公室里满是欢声笑语。
新办公室刚收拾好,本地的教育报社就找上门来,想做一篇“良心志愿规划机构”的专题报道,陈如轩想着能让更多家长了解他们,就答应了。
报道登出来的第二天,公司的咨询电话就被打爆了,前台小姐姐接电话接得嗓子都哑了,陈如轩赶紧又加了两个咨询窗口,才勉强应付过来。
趁着热度,陈如轩决定在隔壁市开第一家分校区,让王磊负责筹备,没想到分校区还没开业,就有不少家长从隔壁市赶过来咨询,说早就盼着他们能开过去。
分校区开业当天,门口排起了长队,当地的教育协会会长还来剪彩,短短一上午就签了120多单,远超预期的80单目标。
开业仪式结束后,王磊拿着签约名单跟陈如轩报喜:“陈总,您看,光‘一对一精英套餐’就签了35单,家长都说愿意为专业买单。”
陈如轩笑着点头,刚想说话,手机就响了,是之前帮过的一个学生家长,说孩子考上了心仪的985大学,特意打电话来感谢,还说要介绍亲戚来。
这样的感谢电话几乎每天都有,行政部专门找了面墙做“荣誉墙”,上面贴满了家长的感谢信和学生的录取通知书复印件,满满一面墙看得人心里暖暖的。
技术部同时也没闲着,又开发了一款志愿填报APP,能查历年录取分数线、专业就业率,还能一键生成填报方案,上线三天下载量就破了万。
APP评分一路涨到4.9分,评论区里全是家长的好评:“终于不用对着厚厚的志愿书发愁了,这个APP太实用了!”
省教育厅听说了他们的成绩,邀请陈如轩参加全省教育行业论坛,让他分享志愿规划的经验,台下坐着的都是教育界的专家和同行,不少人听完都来跟他交换名片,想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