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解惑答疑(2/2)
陈如轩没接话,转而看向正在直播的手机屏幕,见有家长问“孩子分数刚过本科线,想读师范又怕录不上”,直接拿过旁边的备用耳麦:“这位家长,你把孩子的民族、户籍地和想报的省份告诉我。”
家长在评论区回复后,陈如轩迅速报出三所师范院校:“A校的少数民族预科班去年最低分比本科线低12分,B校的定向培养计划对户籍地有倾斜,C校今年扩招50人,这三个志愿按顺序填,录上的概率超过90%。”
直播间瞬间炸了锅,评论刷得飞快:“这才是真专家!比那些只说‘冲稳保’的实在多了!”“陈老师什么时候在XJ开直播?我们太需要这样的指导了!”
小尼在一旁看得眼睛发亮,等陈如轩解答完几个问题,立刻拉他到一边:“陈老师,您刚才说的就业规划,能不能具体教教我们?我们这里很多学生考上大学,毕业却不知道回XJ能干啥。”
陈如轩从包里拿出一叠资料,都是他整理的XJ各地产业分布图:“你看,和田的纺织业缺设计人才,喀什的旅游业需要多语种导游,这些专业看似冷门,实则对口本地岗位,比挤破头去学金融更靠谱。”
正说着,楼下突然传来争吵声,一个哈萨克族大叔红着眼眶嚷嚷:“我儿子考了600分,你们非让他报内地大学,他要是留在XJ,我还能常常见到他!”
小尼叹了口气,对着陈如轩解释道:“这是老阿爸,儿子想报计算机,他怕孩子走了就不回来。”
陈如轩走过去,递了杯茶:“大叔,您知道XJ现在建了多少数据中心吗?”
老阿爸愣住了,陈如轩继续说:“WLMQ的云计算产业园缺计算机人才,薪资比内地还高,您儿子学这个专业,毕业回来既能拿高薪,又能守着家,多好。”
老阿爸的眼睛亮了,抓着陈如轩的手不停道谢:“我咋不知道这些?要是早听说,我也不拦着孩子了!”
陈如轩等人一听,脸上都洋溢出笑意。
接着陈如轩对着老阿爸继续又道:“不过你也可以主动去见孩子啊……而孩子走出去,可能对于人生事业更为重要。”
陈如轩说罢,老阿爸态度明显有了改观。
接着他起身对着在场的众人开口道:“之前有些冒犯,现在我已经想明白了。”
陈如轩等人听到老阿爸这么说,估计他心中已经释然。
老阿爸走后,拉比克提尼对着陈如轩开口赞许地说:“还是陈老师善于调解纠纷,您的三言两语都很实用啊。”
陈如轩笑着摆摆手:“都是实在话,家长担心的无非是孩子过得好不好,能不能常常见到,把这些说透了,自然就通了。”
这时,直播间里又突然弹出一条特别醒目的留言,是个学生自己发的:“陈老师,我是牧区的,考了580分,家里想让我报师范当老师,可我喜欢动物,想学畜牧兽医,该怎么选?”
陈如轩拿起话筒,声音温和却坚定:“同学,先问你个问题,你见过牧区的牛羊因为疫病死掉,牧民大叔蹲在地上哭的样子吗?”
评论区沉默了几秒,那学生回复:“见过,去年我家邻居就因为这个赔了好多钱。”
“那你就该知道,畜牧兽医不是‘不务正业’,”陈如轩的声音抬高了些。
“XJ有多少牧区?多少牛羊?缺的就是懂技术的兽医!你学这个,回牧区开个服务站,既能帮乡亲们少赔钱,又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不比勉强当老师强?”
这话刚说完,直播间里突然刷起了“陈老师说得对”的弹幕,还有几个牧区家长留言:“我们这儿真缺兽医!孩子要是学这个,我举双手赞成!”
小尼在一旁听得直点头,突然拍了下大腿:“陈老师,您这思路太绝了!我们之前总劝学生报‘稳定’的专业,倒忘了咱们XJ最缺啥、最需要啥!”
陈如轩从包里又掏出个笔记本,翻开给小尼看:“这是我这几天跑荒原统计的,每个县缺哪些人才,哪些产业需要新鲜血液,都记在这儿了。”
小尼凑过去一看,本子上密密麻麻记着数据:“阿勒泰缺滑雪教练,塔城缺农机维修师,克州缺双语翻译……”
他越看越激动。
“陈老师,您这简直是给我们送了个‘藏宝图’啊!”
当天傍晚,小尼干脆关了常规直播,专门开了场“陈如轩谈XJ就业”的专场,还拉上几个本地企业的HR连麦。
有个新能源企业的HR说:“我们在达坂城建了风电场,急缺电气工程师,本地毕业生只要专业对口,起薪就比内地高两千!”
还有个文旅公司的负责人连麦时说:“我们要开发帕米尔高原的旅游线路,会说塔吉克语又懂导游业务的,我们抢着要!”
直播间在线人数一路涨到二十万,有学生留言:“原来留在XJ也能有这么多机会!我不报内地大学了,就报XJ农大的农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