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用小型化电子管把苏熊坑死(1/2)
苏熊之所以在电子管这条路上一条路走到黑的最根本,也是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抗电磁脉冲。
他们认为在核爆产生的强大电磁脉冲面前,晶体管脆弱而易被烧毁。
只有电子管能够在极端环境下确保指挥、通信、雷达系统仍能正常工作。
这就足以压倒一切的考量了。
其次就是苏熊在电子管领域的技术实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甚至隐隐超越了美利坚。
他们还拥有庞大的产业链和科研队伍。
而晶体管在他们眼中就是一种新兴尚且不成熟的技术。
继续让电子管保持技术优势才是更稳妥和高效的选择。
而且现在雷达的大功率发射机也更加依赖电子管。
毕竟电子管在功率、频率和耐用性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优势。
所以只要苏熊不是幡然醒悟或者是脑子烧坏了,都不会选择在晶体管这个领域进行深耕的。
在这样的前提下,秦风又怎么会担心苏熊盯上龙国的晶体管呢。
况且电子管的确具有一定的优势。
比如作为射频功率源的磁控管、高功率和高效率的行波管等,这都是目前的晶体管所无法取代的。
就算他接下来所需要研制的雷达也离不开电子管。
而电子管的小型化技术刚好契合接下来的军用雷达发展。
如果他将电子管小型化的技术交给苏熊的话,那么苏熊对于晶体管就会更加的不屑一顾了。
当然这技术肯定是不会免费给他们的,而是让他们拿工厂来换。
现在苏熊也只有产业链能够让秦风看得上眼。
至于他们的武器装备之类的,只要工业基础到位了,他可以造出更先进的武器装备。
所以接下来秦风便开始琢磨着怎么造小型化电子管了。
接下来的雷达需要这种小型化电子管,和苏熊交易也需要它,可谓是一举两得。
电子管小型化的技术难度很高。
主要就在于四个方面。
分别是结构设计、材料、真空工艺、散热。
电子管在结构设计方面电极间距大、结构松散,所以导致体积庞大。
现在的电极材料在高温下易变形,栅极也容易热膨胀。
真空工艺也是束缚技术发展的原因之一,因为只有保持大的个头,才能更容易维持电子管的高真空。
散热就更不用说了,一堆发着光的电子管堆在一起,散热一直以来都是难以解决的难题。
所以他想要造出小型化的电子管就需要解决这四个方面的问题。
这四个方面也涉及到了精密机械加工、先进材料科学、超高真空技术等领域。
其中精密机械加工、先进材料科学都不是难题。
沈机、沈重两家工厂联合起来,在他提供图纸的情况下已经可以制造绝大部分的机床了。
也只有少部分十分高精尖的机床造不出来。
比如精度在纳米级别的机床就是龙国目前尚且欠缺的。
不过这种高精度的机床在西方也并不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