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逆经:骗子住手 > 第364章 除旱魃:以工代赈

第364章 除旱魃:以工代赈(1/2)

目录

郓县有条废渠,二十几年前引过溯河水,后来被冲毁了,淤成了土沟。陈九龄带着陆东阳和两个衙役去看废渠。

渠身埋在荒草里,陈九龄扒开草,露出碎砖烂瓦,渠底积了半尺厚的淤泥,手指插进去,指甲缝里全是黑泥。

他蹲在渠边,摸了摸渠壁,对身边的衙役说:“去请王石匠来,他当年参与过修渠。”

王石匠是本地老工匠,背有点驼,手像老树皮。他摸着渠壁说:“当年修这渠,县太爷要赶政绩,催着完工,堤坝没夯实,一场暴雨就冲垮了。后来没人管,淤了这么多年,早就废了。”

陈九龄问:“要修这渠,得多少钱?”

王石匠算了算:“得夯堤坝,清淤,换渠底砖,加上工钱,少说要三万两银子。”

陈九龄盯着渠边的竹林,忽然说道:“不用换砖,用浸了桐油的竹笼装石块垒堤坝,比砖牢,而且竹林多,竹子不用花钱。清淤的话,发动百姓义务劳动,灾民以工代赈,给他们饭吃,不用付工钱。”

王石匠愣了愣:“竹笼垒坝?倒也是个法子,可水流急,会不会冲散?”

陈九龄拿起地上的树枝,在泥里画了个弯渠:“把直渠改成弯的,水流慢些,就不会冲毁堤坝了。”

陆东阳在旁听闻,连忙点头:“真是好主意!”

接下来几日,陆东阳忙得脚不沾地。他召集乡绅:“引溯河水入渠,今年庄稼丰收,赋税能增两成,你们的田产也能多收粮食。这账,划算吗?”

乡绅们面面相觑,张员外摸着胡须说道:“陆大人,修渠要劳民,万一出了岔子怎么办?”

陆东阳从袖里掏出一张图纸,摊在桌上:“弯渠减水势,竹笼垒坝省材料,用灾民以工代赈,既解决劳力,又安抚灾民。出了岔子,我用脑袋担着!”

乡绅们见他说得恳切,便答应支持。陆东阳又贴出告示,凡愿意修渠的百姓,管饭,灾民每天给半升米。

消息传开,县里的壮劳力纷纷涌来,连老人小孩都来帮忙捡石块。

施工那天,陈九龄穿着草鞋,挽着裤腿,和工匠一起挖淤泥。太阳像火烤,他的青布衫全湿了,脸上全是泥点。

王石匠递给他一碗水:“陈老,您歇会吧,这些粗活让我们来。”

陈九龄接过碗,喝了一口:“我也来劳作,大家才会有干劲嘛。”

清淤到一半,遇到一块硬土块,锄头砸下去,火星子都冒出来。

陈九龄蹲下来,用手摸了摸,说道:“这土块是当年没夯实的,得挖深点,不然以后还会淤。”

他拿起锄头,砸了下去,手都磨出了泡,可还是不肯停。工匠们见了,都更卖力了。

崔一渡和陆东阳站在坡上,看着工地上人声鼎沸,竹筐往来如织,不禁感叹道:“陈九龄真把百姓的心气提起来了。”

陆东阳说道:“若非殿下您主持大局,民间哪有这般合力。”

在一千多个百姓的努力下,水渠不到半个月便修好了。开闸那天,溯河水顺着弯渠流进来,哗哗的声音像唱歌。

百姓们围在渠边,有的跪在地上,捧着水喝,有的把小孩举起来,让他们摸水,老人抹着眼泪说:“终于有水了,庄稼不用再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