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58(2/2)
为了让更多人理解“沧海定限”与“造物主大能”的意义,苏望和陆时衍一起策划了一场“海疆记忆与经文”公益展。苏望负责整理航海旧物与经文书法,将《诗篇》“他把地建立在海上”“诸天藉耶和华的命而造”等句子,用毛笔写在洒金宣纸上;陆时衍则负责展示海底地形模型、祖父的测绘日志,还有那枚老船锚,让人们在实物与经文的碰撞中,感受上帝的奇妙定限。
开展那天,展厅里挤满了人——有退休的渔民,有海洋专业的学生,有带着孩子的家长,还有不少航海爱好者。大家围着老船锚驻足,听苏望讲述它背后的归航故事;看着海底地形模型惊叹,听陆时衍讲解“海水如垒”的科学印证。
一个穿着渔服的中年男人,站在“他有,就有;命立,就立”的书法前,红了眼眶:“我去年出海时遇到台风,船差点翻了,就在我以为要完了的时候,风浪突然了,还遇到了救援队。以前我总觉得上帝不管我们渔民,今天看到这些,才知道他一直都在——大海有定限,他的守护也有定限,永远不会缺席。”
苏望走到他身边,轻声:“我外婆常,渔民的每一次归航,都是上帝的见证。《诗篇》‘他是那造成他们众人心的’,他知道你在风浪中的恐惧,也知道你对家的牵挂,所以他定限风浪,让你平安回来。”
陆时衍拿着祖父的日志走过来,翻开“台风奇遇”那一页:“你看我祖父的记录,七十多年前的台风里,他们也是靠着这份‘定限’平安脱险。上帝的大能,从来不是偶尔的奇迹,是永远的信实——他定立的界限,永远护佑着归航的人。”
中年男人点点头,紧紧握住日志的边缘,像是握住了一份久违的安心。苏望看着他的背影,又看了看身边的陆时衍,心里充满了感动。她知道,这场展览不只是为了展示航海旧物与经文,更是为了见证一个真理——上帝定限沧海,是为了守护归航;他赐下大能,是为了让人类在风浪中,看见他永不改变的信实。
展览过半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来到展柜前,盯着那本海疆日志久久不愿离开。她转头对陆时衍:“这是我丈夫的字迹!当年他去测绘南海,我就在家等他归航,他写信给我‘上帝定限海水,我定归航于你’,没想到今天还能看到他的日志……”
陆时衍握住老妇人的手,眼眶湿润:“奶奶,祖父的日志里,每一页都写着对家的牵挂。他,正是这份牵挂,让他在风浪中更相信上帝的定限——因为他知道,有人在等他归航。”
老妇人的泪水在日志上,却带着幸福的笑意。苏望看着这一幕,突然明白,“沧海之约”从来不是抽象的经文,是每一次归航的平安,是每一份牵挂的相守,是上帝用大能定限沧海,也用爱定限人心的见证。
第四章繁衍与永恒的沧海之约
一年后的深秋,苏望和陆时衍在“归航”旧物馆的庭院里举行了婚礼。庭院里摆满了白色的浪花状装饰,墙上挂着他们展览时的经文书法与航海旧物照片,远处的海面上,几艘渔船正披着夕阳归航,像是在为他们的婚礼祝福。苏望穿着洁白的婚纱,手里捧着一束用白色海芋和满天星组成的花束,象征着沧海的纯净与归航的希望;陆时衍穿着笔挺的深蓝色西装,手里拿着祖父的海疆日志和那枚老船锚,日志的扉页上,多了一行他们共同写下的字:“沧海有定限,爱与归航无定限。”
“苏望,”陆时衍握着苏望的手,声音温柔而坚定,“第一次见你时,你在展柜前擦拭老船锚,眼里的光,比海面的星光还明亮。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你对归航的守护,对沧海定限的信靠。《诗篇》‘诸天藉耶和华的命而造,万象藉他口中的气而成’,上帝用命造诸天,用气成万象,也用爱让我们相遇——在旧物馆的海图前,在经文的见证里,在对沧海定限的信靠中。”
他举起祖父的日志,让在场的亲友都能看到扉页上的字句:“这本日志见证了祖父的归航,也见证了我们的相遇。上帝定限沧海,是为了让船只归航;他定限我们的相遇,是为了让爱传承。我想和你一起,继续守护‘归航’的记忆,继续传扬沧海定限的真理;我们会有孩子,教他们认识大海的定限,教他们读《诗篇》的大能,教他们明白‘他是那造成他们众人心的’——人类繁衍的意义,不只是生命的延续,是让这份对沧海定限的信靠、对归航之爱的坚守,一代又一代,永远传承下去。”
苏望看着陆时衍真挚的眼睛,泪水不自觉地流了下来。她伸出手,轻轻抚摸着老船锚的锈迹,轻声:“我愿意。我想和你一起,在旧物馆里守护每一份归航的记忆,在海边见证每一次风浪后的平安,在岁月里传递每一句经文的真理。我们的孩子会知道,他们的爸爸妈妈,是在沧海定限的见证下相遇,是在归航之爱的守护中相守;他们也会成为‘沧海之约’的传承者,让‘他把地建立在海上,安定在大水之上’的信实,永远留在人间,留在每一次归航的航迹里。”
婚后的日子里,苏望和陆时衍依然保持着对航海旧物与经文的热爱。他们在旧物馆里开辟了一个“航海家”角,放着缩版的海图、船模和儿童版《诗篇》,还有陆时衍制作的简易海底地形模型;每个周末,他们都会在这里举办“航海故事会”,教孩子们辨认航标,读《诗篇》里关于沧海的句子,告诉他们“上帝定限大海,不是让它成为恐惧,是让它成为见证——见证他的大能,也见证我们归航的平安”。
几年后,他们有了一对可爱的儿女,男孩叫陆归望,女孩叫陆海约——“归望”是纪念对归航的守望,“海约”是传承与沧海的约定。归望刚学会走路,就喜欢跟着陆时衍在庭院里摆弄船模,嘴里还念叨着“他聚集海水如垒”;海约则常常抱着苏望的儿童版《诗篇》,在“航海家”角给其他朋友读故事,要“让每个朋友都知道,大海里有上帝的定限”。
有一天,海约指着《诗篇》里“他用力量安定诸山”的句子,对苏望:“妈妈,上帝安定了诸山,也安定了大海对不对?就像爸爸的,这样渔船才能平安回家,我们才能等爸爸从实验室回来。”
苏望抱起女儿,陆时衍搂住他们,一家人站在旧物馆的窗前,望着远处归航的渔船。深秋的海风带着凉意,却吹不散他们心中的温暖。苏望知道,上帝定限沧海,是为了守护每一次归航;他赐下永恒的约,是为了让爱代代相传。而她和陆时衍,会带着这份“沧海之约”,将对上帝大能的信靠、对归航之爱的坚守,传递给孩子,传递给更多的人,让这份由造物主见证的永恒约定,如同沧海般,永远壮阔,永远信实,直至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