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不同的精神圣地(2/2)
杜三娃年纪已经不小了,六十多岁了,他在杜存联这个年纪的时候,生下了杜存联,也算是中年得子了,因此杜存联疼爱的不得了。
再加上杜存联母亲去世得早,杜存联是杜三娃唯一的儿子,尽管家境贫寒,可杜存联想要得到的东西,杜三娃会竭尽全力满足。
可杜三娃却不知道杜存联最大的愿望是离开龙头村,且再也不回来。
杜存联在十几岁的时候就离开了龙头村,他在外面学手艺,最一开始是学理发,因为学理发不需要什么门槛,没有背景和学历也可以学习,是很多辍学少年的第一选择。
杜存联当了两年的学徒,每天都是扫地,给客人洗头,偶尔跟着师傅学习一下理发技巧,但从未获得过一次给客人理发的机会,只有对着店里的假发一通修剪。
陕北的冬天很冷,动辄零下几度十几度,一到冬天杜存联的手便皲裂了,长期洗头接触洗头膏和水,让他的手很容易裂开,再加上他所在的理发店有一个规矩,那就是当学徒要当满三年。
这三年只会给他微薄的生活费,每天却要做着最苦最累的活,这让杜存联一度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尽管在贫穷的龙头村老家里,生活并不富裕,但父亲杜三娃对他的照顾却是无微不至的,从不让杜存联受到一点委屈。
而离开了龙头村,等于他失去了保护和关照,一切都要他自己去面对和扛着。
外界的人不会因为你年龄小而惯着你,大家都是出来讨生活的,谁不是像这样熬过来的呢?
杜存联受不了当学徒的悲催生活,所以他在当了两年理发店学徒的情况下,选择离开理发店,妄图寻找一门上手快,挣钱容易的手艺。
但天上不会白白地掉馅饼,杜存联在城市里接连碰壁后,总结出来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结论:自己之所以四处碰壁,是因为北方的就业机会太少,得去发达的南方才行,遍地都是黄金。
在当时乃至现在,南方普遍比北方发达。
可杜存联的结论却忽略了自身能力的问题,把锅甩到了北方不如南方发达的原因上,这是导致杜存联找不到工作,学不到手艺的主要原因吗?
杜存联认为是。
因此,杜存联头也不回地去了南方,一度和父亲杜三娃失去了联系,让杜三娃心急火燎,以为自己的宝贝儿子出现了什么意外,着急地上蹿下跳,最终报了警,通过警方才联系到了远在广东的杜存联。
杜存联进入了一家工厂,在流水线上工作,日复一日,做着同样的动作。
但好在有一个可以自我安慰的动因,那就是在流水线上当工人,工资要比当理发学徒,以及比理发二把手,甚至是店长赚的工资都要多。
随着年龄的增长,杜存联也不再幼稚,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以及社会各行各业的天差地别,他不再心比天高,开始脚踏实地地努力工作。
这些年来,辗转于各个南方城市之间,仍旧远离着他的家乡龙头村。
杜存联已经三年没有回家过年了,这三年也从未回过龙头村一次,父亲杜三娃仅仅见过一次杜存联,还是通过陈平凡的手机,与杜存联微信视频通话,让这位想念儿子的老父亲,得以见到一次杜存联的脸庞。
直到现在,杜三娃拿着的手机还是按键式的,并不能视频通话,他连微信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