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一手握生活,一手握理想(2/2)
看着岁月的见证,陈平凡感慨万千,时间如白驹过隙,又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这让陈平凡的脑海里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过去的不会再重来,一天当中也不会再有第二个早晨。所以趁着自己年富力强的时候积极努力,因为光阴是流动的,它不会停下来等人。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生命当中的变化很快,应当珍惜当下,奋力向前,人不可能永远处于某一个时期。
“或许是因为这句诗一直勉励着我,才让我能够在这个岗位上坚持不懈,没有产生过一次放弃的念头吧!”陈平凡喃喃道。
正是这首陶渊明的《杂诗》促使陈平凡思考人生价值的实现,尤其是随着他参加工作的时间越久,越觉得这首诗歌对他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因为既然岁月不等人的话,那么人们到底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是去追求功名利禄,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为了人民而奉献自己的青春,还是去追求自身内心的宁静,与一个相爱的女人,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呢?
陈平凡想,自己已经做出了选择。
他选择了前者。
在陈平凡看来,无论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都是没有对错的,但他觉得,让别人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他也会快乐,这种感觉是不会骗人的。
陈平凡轻笑了一声,拿起了笔记本,一页又一页地翻开,这上面写满了他笔下的字迹。
这是一本由他亲手摘抄了《浮士德》的笔记本,对他来说,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陈平凡打算把这本长达一万两千一百一十一行的著作,和这个笔记本送给杜小欣。这本书陪着他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
一锅鸡汤换一本《浮士德》和它的摘抄笔记,杜小欣是不亏的。
《浮士德》一书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非常好的诗剧,内容驳杂,构思宏伟,风格不拘一格,结构庞大。
既以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社会为真实背景作为底色,又不缺奔放大胆的想象,将当代与古代杂糅,积极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想必它也可以为杜小欣未来的人生提供一些精神帮助。
本来陈平凡刚刚来到龙头村的时候,带了一大箱子的书,可是后来村里开了一家公益图书馆后,他便把那一箱子书全部都捐给了村里的公益图书馆。
只有这一本几乎被他遗忘了的《浮士德》幸存下来。
旋即,陈平凡带着保温锅和《浮士德》,把它们交到了杜小欣的手里。
杜小欣愣住了,看着眼前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物品,真是有些哭笑不得。
她内心不禁想:“这或许就是一手握着生活,一手捏着理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