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春闱大典!(2/2)
而眼下,就算他忙死,也不可能一个人管理这么多人。
他手下西厂虽有一些干练之人,但多为武职出身,真正能替他总揽全局、出谋划策的文人幕僚,极度匮乏。
苏无忌急需要一批文职官员!
文职官员可以给这些禁军和东厂人员进行扫盲培训,进行思想教育,同时起到监军作用。
苏无忌想把他们弄成“政委”的效果。
但大昭朝堂,重文抑武之风极盛。稍有抱负,前途光明的文官,谁愿意自毁前程,跑到名声不佳,被视为鹰犬酷吏的东西二厂,或是被视为粗鄙武夫之地的内禁军来任职?苏无忌即便手握重权,开出高价,也难招到真正有用的人才。
正当苏无忌为此事焦头烂额之际,一个绝佳的机会送上门来——朝廷春闱在即!
春闱,即科举会试,乃天下举子晋身之阶,亦是朝廷选拔人才之根本。
通过会试的人就是贡生,而贡生就是准进士,剩下的殿试根本不会刷人,只是定一下名次而已!
而进士那可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即使是最次的三甲进士,那也可以直接外放当县令!
至于一二甲,那更是有机会点翰林,进中枢,是未来的内阁人选!
而春闱的主考官一职,更是重中之重!按照官场数百年来不成文的规矩,凡经主考官录取的进士,皆视主考官为“座师”,自此结下牢固的师生之谊,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人身依附关系。若能出任主考官,便意味着能在一科进士中,迅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庞大班底!
苏无忌眼中精光一闪,若能拿下主考官之位,一下子便能收获几百名进士学生!
届时,他将其中一部分才华出众、又懂得“变通”的新科进士,调任至内禁军或东西二厂担任文书、参赞、经历等文职,岂不是顺理成章?人才匮乏的难题,便可迎刃而解!
而且,苏无忌的势力也可以趁机走出后宫,走向前朝!
想要权倾朝野,光靠后宫这点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得前朝也有人才行!
以往的大太监都是在幕后把控,暗地里收罗文官,培养所谓的阉党。
比如那位权倾朝野的魏公九千岁便是如此。
但这样的党派都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冉冉皆为利来。本质上只是个利益团体而已,无法形成深度的捆绑。一旦遇到点事情,便是树倒猢狲散。
而师生关系不单单是利益关系,还受道德的约束。背叛老师会被朝野指责,万人唾骂,捆绑的会跟深层次。
因此,文官集团有时候才会抱团的如此厉害,甚至可以集体逼着皇帝道歉。
苏无忌自然便准备走师生这条路子,把门生紧紧的围绕在自己身边,让自己不管在后宫还是前朝,都庞然大物,无人敢动!
于是,他立刻前往慈宁宫,求见太后。
巧合的是,太后上官嫣儿此刻也正为此事头疼。
因为按照惯例,新上任的内阁首辅理应担任本届春闱主考官,方便内阁首辅收罗人才,打理朝政。
内阁首辅周明远也是强烈要求,不断上书让自己成为本届春闱的主考官。
但问题是周明远是小皇帝的老丈人啊,是仅剩的帝党领袖!
太后娘娘按照苏无忌的计策,好不容易才分了他内阁首辅的权力。
若是让他成为春闱主考官,收罗一批人才为己用,那帝党怕是又要重整旗鼓,卷土重来了!
“娘娘莫急,奴才此来就是为了此事。”
苏无忌当即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坦言急需文人辅助管理内禁军与厂卫,并指出若让周明远担任主考,其门生遍布朝野,帝党势力恐将死灰复燃。
与其这样,还不容易让自己担任主考官!
太后闻言,凤目之中顿时闪过一丝亮光!与皇帝老丈人的周明远相比,她自然更信任对自己忠心耿耿,且利益完全捆绑的苏无忌!由苏无忌担任主考,选拔出的进士天然便是“后党”的储备力量,这对于巩固她的权位,遏制帝党残余,无疑是一步妙棋!
“小苏子,你所言甚合哀家之意!”上官嫣儿赞许地点了点头,但又微微皱眉道:“只是我大昭开国近二百年,还从未有过……内侍太监担任春闱主考的先例。此事,恐难服众啊。”
“到时候群臣怕是要对你非议不断,那些文官骂人可难听了……”
太后娘娘倒不在乎什么太监担任主考官,主要是怕朝野非议,骂的难听,让苏无忌感觉难堪。
但苏无忌丝毫不在乎这点,他当即躬身道:“娘娘,事在人为。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若能借此机会,为朝廷,为娘娘选拔一批真正可用之才,纵有些许非议,奴才亦愿一力承担!”
太后沉吟片刻,决然道:“好!那哀家便在明日大朝会上,提上一提!且看群臣如何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