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至公堂激辩,伯乐识骐骥(2/2)
瞬间压下了所有争论。
“诸位,”
他目光扫过众人,
最终落在那份引起轩然大波的试卷上。
“争论的焦点,在于此策是‘空想’还是‘实策’,
是‘悖逆’还是‘革新’,
是‘危险’还是‘必要’,是么?”
众人安静下来,望向主考。
翟銮拿起那份策论,
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本官初看此文,亦是心惊。
然细读之下,却觉其字字句句,
皆戳中我朝漕运之痛处!
其所言‘三弊’,可谓入木三分!
诸位扪心自问,尔等为官多年,
可曾见过将漕运之弊剖析得如此透彻的文章?”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
“至于其所提三策,
确实大胆,甚至有些……理想化。
但诸君请看,其每一条建议,
是否都指向了解决那‘三弊’?
‘折色’是否可缓解民困、减少运输环节?
‘官督商运’是否可能提升效率、
减少胥吏盘剥?
‘标准化’是否有助于明晰责任、
降低损耗?”
他目光如炬,
看向那位反对最激烈的赵副主考:
“赵大人担心商贾奸猾,
然盐法亦召商开中,何以能行?
关键在于‘官督’是否得力!
担心‘折色’误国,
则可先于局部试点,
循序渐进,而非一概否决!”
他又看向其他人:
“我等读圣贤书,所求为何?
是墨守成规,抱残守缺?
还是通经致用,匡时济世?
此文或许稚嫩,或许细节有待商榷,
但其展现出的问题意识、求解精神、以及那种……
那种试图以新思维打破僵局的锐气,
正是我朝如今所稀缺的!”
翟銮的声音陡然提高,
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此文绝非华而不实!
其文采或许为观点服务,
但其核心,是实实在在的经世之才!
其价值,不在于它是否立刻能付诸实施,
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
系统的、极具启发性的思路!
此等人才,若因‘激进’、‘存疑’之名而被埋没,乃国之损失!”
他最终一锤定音:
“此策论,观点卓绝,
胆识过人,切中时弊,虽险亦奇。
依本官之见,当评为——超等!”
“超等”二字一出,满堂皆惊!
这是极高的评价!
保守派们面面相觑,
虽仍有不满,但主考官态度如此坚决,
他们也不好再强行反对。
况且翟銮的分析确实有理有据,
点出了文章的真正价值所在。
翟銮又拿起那首诗赋:
“至于此诗,诸君皆已赏鉴,
格高韵远,匠心独运,
同为上上之选。”
他环视众人,最终做出裁决:
“地字叁佰贰拾柒号,经义超等,
策论超等,诗赋上上。
三场皆优,尤以策论见识非凡。
本官意,此卷当为此科南直隶乡试——”
他略作停顿,深吸一口气,一字一句道:
“解元之选!”
满堂寂静。
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力排众议,
擢拔一个观点如此“离经叛道”的考生为解元,
翟銮这是要担极大干系的!
但翟銮神色坚定,毫无悔意。
他仿佛已经看到,
一颗或许能搅动大明沉闷官场的新星,
正从他手中冉冉升起。
伯乐已识骐骥,只待金榜题名时,
震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