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 第84章 国子监拜山门,惊才撼文衡

第84章 国子监拜山门,惊才撼文衡(2/2)

目录

此问涉及军国大事,

远超普通秀才所学范围,

显然有为难之意。

苏惟瑾略一沉吟,从容道:

“学生浅见,倭患之根,表象在寇,

内里在商,根本在海。”

“哦?详述之。”

文徴明目光一凝。

“所谓在寇,乃疥癣之疾;

所谓在商,乃沿海豪商大贾乃至部分势要之家,

为牟暴利,暗中勾结倭寇,

贩运违禁物资,提供情报,

乃至窝销赃物,此乃痈疽之患;

所谓在海,乃朝廷海禁过严,

片板不得下海,

断绝无数靠海吃海百姓生路,

迫其从贼,

且使万里海疆沦为不设防之地,

倭寇来去自如。

故学生以为,根治之策,

绝非仅靠增兵剿抚,

更需严厉查处通倭内奸,

同时……或许可考量有限度地开放海禁,

设市舶司加以管理,

将海上贸易纳入官府掌控,

既可绝部分走私之念,

亦可增朝廷税收,

练水师以卫海疆。”

这番论述,融合了现代经济学、

社会学和军事战略的眼光,

用当时能理解的语言包装出来,

可谓石破天惊!

尤其是“有限度开海”之议,

在当时绝对是敏感又超前的观点。

文徴明听得悚然动容,

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眼中精光连闪。

他紧紧盯着苏惟瑾:

“此论……大胆!

你可知道‘开海’二字,

会触动多少人的利益?

又会引来多少攻讦?”

苏惟瑾坦然道:

“学生深知。

然学生只就事论事。

若因惧怕非议而讳言,

非读书人本色。

且学生所言‘有限度’,

乃是在朝廷强力监管之下,

与全然放开不同。”

文徴明默然良久,忽然又问:

“若以此为题作策论,你如何破题?”

苏惟瑾几乎不假思索:

“可破为‘论靖海三策:

剿抚、清源、通贸’。

首论严厉剿倭,肃清外患;

次论清查内奸,断绝勾连;

再论适度通商,以疏代堵,长治久安。”

逻辑清晰,层层递进。

文徴明猛地一拍大腿(虽极力克制,仍发出了不小声响),

脸上已全是激赏之色,

再无半分轻视:

“好!好一个‘以疏代堵’!

好一个‘靖海三策’!

思路清晰,见识卓远!

明远果然没有骗我,

你确乃璞玉,不,是明珠蒙尘!”

他站起身,来回踱了两步,

情绪明显激动起来:

“你所言这些,

尤其是对时务的看法,

其中蕴含的思辨之法,

颇有……颇有古之智者‘格物致知’、

‘经世致用’的意味,

却又更加系统透彻,

此非死读诗书所能得!

你这些‘新学’思想,从何而来?”

苏惟瑾依旧沿用之前的说法:

“多是平日读杂书偶得,

加之自己胡思乱想,胡乱揣测,

让先生见笑了。”

“胡思乱想?

若这都是胡思乱想,

那国子监里大半监生都可以回家种地了!”

文徴明朗声笑道,

态度已变得无比亲切热情。

“玉衡啊,你不必过谦。

你这般年纪,有此见识,殊为难得!

你之才学,应对南闱,

只要正常发挥,中式当无疑问,

所争不过名次高低耳!”

他走到苏惟瑾面前,

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这让苏惟瑾感受到这位大儒率真的一面):

“从明日起,你若得空,便来我这里。

南闱文章,除却见识,

尚有法度、气韵、修辞诸多讲究。

老夫虽不才,于此道浸淫数十年,

或可与你切磋一二,

助你精益求精!”

“学生谢先生栽培之恩!”

苏惟瑾心中大喜,再次起身,郑重长揖。

他知道,这把通往更高学术殿堂和乡试高位的钥匙,

算是真正握在手中了。

爽快!

金手指再次发力,

折服历史名人,获得顶级学术资源!

文徴明抚须含笑,越看越觉得此子顺眼:

“今日便留下,陪老夫用顿便饭,

正好我新得一方田黄,与你瞧瞧……”

窗外,国子监的古柏苍翠依旧。

而一位来自沭阳的寒门学子,

已在这天下文枢的核心,

悄然崭露头角,搅动了一池春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