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类型》[瑞士]荣格(2/2)
思维如此艰难,所以人们宁愿下判断!越是没有判断功能,越是要掩盖,要表现出自己判断功能很强
“思维是如此艰难,所以人们宁愿下判断!自我批判的乏力和独立思想的丧失,让人们丧失了判断功能。”但是,越是没有判断功能,越是要掩盖,越要表现出自己判断功能很强。所以,人们就迅速地胡乱做出一个判断,像发现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死抓不放。
集体无意识不是源于个人的获得物,而是源于遗传的一般心理功能的可能性
集体无意识不是源于个人的获得物,而是源于遗传的一般心理功能的可能性,即源于遗传的大脑结构。这就是神话联想、神话主题和神话意象,它们无须依赖于历史传统或移植就可能萌生于任何时代和任何地点。
自以为深信启蒙和理性的人,他也不过是深陷在文化模式里而不自知而已
我们深信启蒙,仿佛我们面临的理性变化以某种方式对情感过程产生了某种深刻的影响,甚或对无意识产生了更深刻的影响。我们全然忘记了,长达两千年的宗教是一种心理态度,一种适应外在和内在世界的特定形式和方式,它建造了某种特定的文化模式,创造出一种任何理性的否定都完全无法影响它的氛围。
信哉斯言!即使自以为深信启蒙和理性的人,他也不过是深陷在文化模式里而不自知而已。法国大革命就是启蒙,而且是最“理性”的,还摧毁教会,搞理性节,塑造理性女神。那就是理性的巅峰吧。
原初意象是观念的母体
原初意象(原型)总是集体的,对整个民族来说是共同的,是一种记忆沉淀,作为一种神话主题,它是一种恒久有效的和不断出现的表现形式,它重新唤醒某些心理经验,并且以一种恰当的方式将心理经验程式化。原初意象是观念的前身,是它的母体。观念就像一个有生命的、自行发展着的统一体,被赋予了增值的能力,不断产生先前所没有放进去的东西。
大抵和华与华方法“寻找母体,回到母体,成为母体,壮大母体”的文化母体论相同。
一旦意义被和盘托出,一旦表达形式被找到,象征就死去了,成为符号
象征的概念应该与符号严格区分开来。任何把象征表达理解为一种对已知事物做类比的或缩略的意指的观点都只能是符号的。而把象征表达理解为对一个相对未知的事物做最恰当的阐释,因而难以对之做出更清晰更具特征的表达的观点是象征的。只有当象征包孕着意义时,它才是富于生命的。但是,一旦意义被和盘托出,一旦表达形式被找到,象征就死去了,成为符号。
这可以解释“超级符号”的英文翻译:SuperSig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