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古诗词超有趣(全六册) > 示shì儿ér

示shì儿ér(2/2)

目录

几位南宋爱国者的遗言

“靖康之变”,山河破碎,北方陷入金人之手。许多英雄志士虽有报国之心,奈何南宋朝廷无心进取,他们常常是“有心杀敌,无力回天”,只能带着巨大的遗憾走完一生。但他们悲壮的事迹和诚挚的爱国情怀依然令后人敬仰,除了陆游的“绝笔诗”《示儿》,另外几位南宋爱国志士的“遗言”也令人动容:

一、宗泽

名将宗泽,性情刚直,善于用兵。“靖康之变”后,宗泽任东京留守,在北方抗击金兵,岳飞就是宗泽提拔的人才。宗泽屡败金兵,金人畏惧地称他为“宗爷爷”。战事初定,宗泽曾二十多次上书高宗,请他还都东京,还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方略,均未被采纳。

宗泽忧愤成疾,他在病榻上叹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最后,他连呼三声:“过河!过河!过河!”与世长辞。“过河”是期望宋军渡过淮河,北伐抗金。

二、岳飞

爱国英雄岳飞,位列“中兴四大名将”之首。他从二十岁起从军,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岳飞作为主力收复了建康,又带兵收复襄阳六郡。之后,岳飞率师北伐,痛击金军,北方义军纷纷响应,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进军朱仙镇。宋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以十二道“金牌”催岳飞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秦桧等人把岳飞诬陷入狱,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及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杀害。

岳飞临终前只留下八个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精忠报国的英雄最后如此冤死,至今让人感到悲愤、痛惜。

三、辛弃疾

之前已经讲过辛弃疾的故事,他是文武双全、有勇有谋的大才。辛弃疾一生以恢复统一为志,以功业自许,但他与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不受重用,一直被猜忌,在建功立业的大好时光,却只能隐居田园,不能成为抗金名将,只能做了“词中之龙”。

一直到了辛弃疾疾病缠身的晚年,主战的韩侂胄才建议朝廷起用辛弃疾,但诏令到时辛弃疾已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他临终时还在大呼:“杀贼!杀贼!”最后抱憾而逝。

四、文天祥

时间到了南宋末年,文天祥本是南宋的状元。因讥讽权相而遭到贬斥,在三十七岁时就自请致仕。但元军南下攻宋时,文天祥却散尽家财,招募士卒起兵抗元。最后,文天祥因势单力孤被俘,押至元大都,被囚三年之久,屡经威逼利诱,却始终忠于宋朝,誓死不降。

最后,文天祥从容就义,妻子收拾他的遗体时,在衣服中发现他的遗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学个成语

死不瞑目(sǐbùíngù)

死去还不闭上眼睛,指人死的时候心里还有放不下的事,常用来形容极不甘心。

出自西晋时期陈寿的《三国志·孙坚传》:“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

说段历史

历史上的“九州”

诗中的“九州”,指的是神州大地、整个古代中国。

九州的说法,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典籍《尚书·禹贡》中,后来的学者认为这本书是战国时期写成的,但其中的“九州”是来自大禹治水时期。

据说当时大禹为了治理水患,走遍华夏大地,把天下分成了九个区域,这就是九州。《尚书·禹贡》说的九州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后来的《尔雅》和《周礼》两部书中也提到九州,但其中个别州名和《尚书》中的九州稍有区别。后人根据其中记载的时间,猜测《尚书》中记载的是夏朝九州,《尔雅》中是商朝九州,而《周礼》中是周朝的九州。

就算稍有差异,整个九州覆盖的地区还是差不多的,包括黄河、长江两条母亲河流域,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生活的主要区域,因此也被称为“汉地九州”或“华夏九州”。以《尚书·禹贡》来说,冀州包括山西、河北到辽东的区域;兖州在黄河与济水之间,包括山东、河南、河北的部分区域;青州在山东半岛;徐州在淮河以北、泰山以南,涉及江苏和安徽北部、山东南部;扬州是江南地区;荆州在长江中游的湖北、湖南;豫州是中原地区,主要在今天的河南;梁州包括西南的四川、云贵;雍州在今天的西北几省。

历代胸怀天下的豪杰人物,总把“九州一统”视作建功立业的理想,完整的九州,才是完整的中国。在强大的汉唐,九州基本上都在大一统王朝的统治中,甚至还能向外拓展。但到了北宋,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再加上西夏立国,失去了九州中的冀州、雍州大部分地区。等到南宋,北方沦陷,实际能控制的,可能只剩下扬州、荆州和梁州的部分地区了。

由此,我们也就明白:陆游恢复“九州”的愿望有多么强烈,无法见到“九州同”又是多么令他遗憾。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