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jiānɡ畔pàn独dú步bù寻xún花huā(其qí五wǔ)(2/2)
讲个故事
杜甫的“邻居”——浣花夫人
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坐落在浣花溪畔,《江畔独步寻花》中的“江”指的应该就是浣花溪。如今成都的杜甫草堂旁边,还有一座“浣花祠”,这里供奉的是“浣花夫人”,这位夫人也居住在浣花溪畔,跟杜甫年代接近,可以说是杜甫的“邻居”。
传说,浣花夫人姓任,自幼就生活在浣花溪畔,常在溪水中洗衣物。她年轻时就信奉佛教,心地善良。有一天,任姑娘正在溪边洗衣服,来了一位邋里邋遢的老僧,身上长满了疮,又脏又臭,还跌了一跤,身上沾满了泥水。老僧脱下僧袍,请求姑娘替他洗净,姑娘欣然应允,在溪水中认真清洗僧袍。瞬间,面前的水潭里绽放出朵朵莲花,从此这条溪水被称作“浣花溪”,水潭被称作“百花潭”。
前边这段故事是传说,后边这段故事可就有历史记载了:
这位任姑娘后来嫁给了四川节度使崔宁,一开始是崔宁的妾室,崔宁原配夫人去世之后,她就成了崔宁的继室夫人。杜甫离开成都后,任夫人就居住在杜甫草堂近旁。三年后,崔宁奉诏进京,把守卫成都的任务交给弟弟崔宽。泸州兵马使杨子琳趁机兴兵作乱,攻占了成都,崔宽能力不足,多次反攻,均告失败。成都人民被困在城内,无粮缺水。在危难时刻,任夫人慨然捐出家资,招募勇士千人。她亲自跃马横刀,冲锋陷阵,得到成都人民的积极支持。杨子琳只好乔装逃出成都。
后来,朝廷加封崔宁为冀国公,任夫人由于保卫成都有功,也被封为“冀国夫人”。而成都人民更愿意称她为“浣花夫人”,五代时在浣花溪旁建了“圣夫人祠”来纪念她。后来又经重建,就是今天的“浣花祠”。浣花溪也因为杜甫和浣花夫人而名扬天下。
学个成语
繁花似锦(fánhuāsìjǐn)
繁盛开放的鲜花像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丽的景色或美好的事物。
现代作家秦牧在《艺海拾贝·北京花房》中使用过这个词语:“我们在这儿看到的丰富的色彩,闻到的强烈的香味,领略到的繁花似锦,尽收眼底之妙,原都是由于鲜花被高度集中了而产生的。”
说段历史
唐朝人爱花如狂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一写就是七首,在诗中,我们可以读出这位“诗圣”爱花成痴,甚至到了癫狂、忘我的程度。如果我们了解唐朝人有多么爱花,就不会为此感到惊讶了。
唐代诗人杨巨源有诗句“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就是说,等到上林苑繁花似锦之时,几乎全京城的人都出门赏花。
长安城东南有一个很大的人工湖,名为“曲江池”,环湖一带是著名的皇家园林。唐朝时,曲江也开放供公众游赏,每至佳节,人们常倾城而至。据记载,这里“花卉环周,烟水明媚,都人游观盛于中和、上巳之节”。“中和”和“上巳”这两个节日,分别在农历二月和三月,正是百花盛开的春日,人们经常全家出游,到曲江赏花,“长安几于半空”。
看看曲江著名的杏园、芙蓉园,就知道这里是以花闻名的。
“探花”这个词就出现在唐朝,当时“探花”指的还不是进士榜第三名。唐代进士及第后有隆重的庆典,重要活动之一就是在杏园举办“探花宴”。事先选择新科进士中最年轻、最英俊的两人为“探花使”,他们要遍赏名园中盛开的鲜花,采摘最美的花朵来迎接状元,如果被其他进士摘到更美的花,“探花使”就要被罚酒。
在唐玄宗时期,爱花之风更盛。每年春天,唐玄宗本人带头,命妃嫔们头戴鲜花,然后在园中吸引翩翩飞舞的蝴蝶,哪位妃子头上的花引来的蝴蝶最多,就算获胜。
唐玄宗独宠杨贵妃之后,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权倾朝野,他修建了一座“四香阁”,沉香为阁,檀香为栏,再用麝香、乳香涂满墙壁。牡丹盛开时,他邀众宾客登阁赏花,牡丹的清芬,与四种浓香混合酝酿,令人心醉神迷。他还发明了一种叫“移春槛”的物件,其实是个木车,上边种植奇花异草,杨家人外出时,有人拉着这个“花车”跟随,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欣赏鲜花。
爱花固然是人之常情,但是当权者痴迷、奢华到这个程度,也难怪繁花似锦的大唐盛世要走向衰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