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mù江jiānɡ吟yín(2/2)
讲个故事
白居易与元稹
之前讲过白居易与刘禹锡的友情,不过要说起白居易的知己好友,还是要首推元稹。
白居易和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一起创造了“元白体”诗歌,他们不仅在诗歌创作方面是同道,更是志同道合的生死之交。
两人相识在长安,当时白居易二十八岁,元稹更年轻,只有二十一岁,两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一见如故。两年后,他们一起通过了吏部“书判拔萃科”考试,都被授予校书郎的职务,成了同事,时常一起游山玩水、饮酒吟诗,还一起住进华阳观,准备制科考试。又过了三年,二人又在制科考试中双双胜出,正式走上了仕途。
之后,宦海沉浮、漂泊不定,二人聚少离多,但空间的阻隔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友谊。两人书信联络不断,关注着对方的境遇。
元和五年,元稹在驿站和位高权重的宦官发生了冲突,不仅挨了打,还被贬职。白居易完全不怕得罪皇帝和宦官,连上三书仗义执言,为元稹鸣冤。
元和元年,元稹的母亲去世,白居易亲自为元稹母亲写了墓志;五年后,白居易的母亲病逝,元稹在江陵,无法亲自前往,便委派侄子专程前往吊祭,并写了一篇情真意切的祭文,文中说自己与白居易“坚同金石,爱等兄弟”。白居易在家守丧期间,经济拮据,元稹自己也不宽裕,却三次寄钱资助白居易。元稹的妻子韦丛去世,元稹非常哀伤,把自己写给妻子的悼亡诗寄给白居易阅读,白居易借用韦丛的口气,写了三首答诗安慰元稹。
只要有机会见面,二人从不放过。元和十年,他们同在长安,一路上走了二十里,两人连连吟诵,一直没停过,其他朋友都插不上嘴;长庆三年,两人都被贬在外,在杭州重逢,畅谈三日三夜。
二人之间的诗歌唱和更是从未中断,还有一段“千里共良宵”的佳话:有天晚上,元稹在梁州,梦到和白居易同游慈恩寺,就写下一首《梁州梦》;而同一天,白居易恰恰和朋友去了慈恩寺,晚上饮酒时,白居易忽然想起元稹该到梁州了,就写了《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这两首诗作于同一天,主题相合、连韵脚都一致!
两人相识三十年后,元稹病逝于武昌,消息传来,白居易伤心欲绝,写下一首《哭微之》:“今在岂有相逢日,未死应无暂忘时。从此三篇收泪后,终身无复更吟诗。”又亲手为元稹写了墓志。在此后的岁月中,白居易多次写诗追忆元稹,晚年还有“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这样悲怆的诗句。刘禹锡去世时,白居易在悼亡诗中写“贤豪虽殁精灵在,应共微之地下游”,想象自己的这两位好友在地下相会,想必这位老人当时也会想象:不远的将来,自己也会和他们一起,在另一个世界畅叙诗情、把臂同游。
学个成语
秋月寒江(qiūyuèhánjiāng)
秋天的明月照着清寒澄澈的江水,用来比喻有德之人心底清纯明净。
出自宋朝黄庭坚的《赠别李次翁》诗:“德人天游,秋月寒江。”
说段历史
葬送“削藩”成果的唐穆宗
还记得那位“游戏至死”的唐敬宗吗?因为喜欢晚上去打狐狸,结果被宦官杀死了。唐敬宗如此荒唐,可能很大程度上来自遗传——他的父亲唐穆宗也是一位“不靠谱”的皇帝。
唐穆宗原名李宥,是唐宪宗的三儿子,他还有两个哥哥,而且唐宪宗也不太喜欢这个三儿子。本来轮不到李宥做皇帝,但是他的母亲郭贵妃出身高贵,是一代名将郭子仪的孙女,在朝堂非常有势力。一开始,唐宪宗立长子李宁为太子,可是李宁十九岁就生病去世了,后来唐宪宗在二儿子李恽和三儿子李宥之间犹豫不定。这时郭贵妃的力量开始向皇帝施压,要求立李宥为太子,唐宪宗只好答应。当上太子后,李宥改名为李恒,二哥李恽对他的位置仍然有威胁,李恒整天为此惴惴不安。
后来,唐宪宗服食丹药后神秘暴毙,拥立李恒的宦官立刻动手,诛杀了李恽和支持他的宦官,李恒如愿当上了皇帝,这就是唐穆宗。
唐穆宗登基时二十六岁,如果想有所作为,正是最好的年纪,可是他把精力都用在尽情享乐上。还在父亲治丧期间,穆宗就已经按捺不住了,父亲刚一下葬,他就带着亲信随从去狩猎取乐。唐穆宗很喜欢排场,经常在宫中大摆宴席,对亲信大加赏赐。他在宫里大兴土木,修建了永安殿、宝庆殿等。一次宫苑内修的假山发生倒塌,就有七位工人被压死。
唐穆宗对观赏摔跤、杂戏等表演,还有打马球都极有兴趣——这些爱好都被他的儿子唐敬宗继承了。
还有一件事,这父子俩也是一样的,就是有大臣劝谏的时候,态度似乎都不错,也不发脾气,但是听过之后都当成耳旁风,想怎么玩儿还是怎么玩儿。
唐宪宗励精图治,“削藩”总算取得了很大进展,历史上称作“元和中兴”。到了唐穆宗这里,他和几位平庸的大臣认为藩镇已平,就应当消兵了,造成朝廷军力减弱,士兵被裁撤后无处安身,作乱起事,各地藩镇再度叛乱,唐宪宗取得的成果和大唐重新兴盛的希望被葬送了。
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在这个时期做了一段时间宰相,本想对藩镇问题有所作为,但是很快就被贬了。白居易也是因为向唐穆宗上书提出军事建议,结果没有回音,心灰意冷之下,主动要求离开京城这个乌烟瘴气的环境,去杭州做刺史,在路上写下了《暮江吟》。
后来唐穆宗在打马球的时候突然中风,卧病在床,他又做出和父亲一样的错误选择——通过服食金丹治病,结果反而加快了他的死亡,死时还不到二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