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2/2)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文艺学学科(2008年)和汉语言文字学学科(2008年)为北京市级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2002年)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数字文献学为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2008年)。2012年北京市批准中国语言文学为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1997年立项的“中国文学研究与现代文化建设”是学校“九五”时期以来“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文学院从1995年至2003年,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1项、省部级项目114项、其他项目174项;发表论文782篇、专著60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28项;科研经费共计309万元。主办国际与国内学术会议45次。2004年至今,文学院教师又承担了60多项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公关项目三项、重点项目两项,承担国家新闻出版署重大项目一项;获得国家与省部级学术奖励3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北京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七项等;出版学术著作10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近2000篇。
文学院现有在职教师105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44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55人,其中聘为博士生导师29人,硕士生导师68人,特聘教授3人,讲座教授1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会议评审专家2人,国家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入选者5人,全国百篇优博获得者3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5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市级精品课程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有多项科研、教学成果和多部教材获国家和北京市政府奖。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可溯源至1907年创建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之国文系科,至今已有114年的光荣历史。学院名师荟萃,历史底蕴深厚,著名作家叶圣陶、靳以、胡山源,著名学者郭绍虞、董作宾、严叔夏、黄寿祺、俞元桂等先贤都曾在此执教。长期以来,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被誉为“东南人文学术重镇”“福建作家摇篮”。
目前,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持续保持省内高校同类系科的龙头地位,处于全国中文学科的先进行列,在2017年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中国语言文学进入全国同类学科的前20%,入选B+档,位居全省高校中文学科第一名,已被省政府列为“双一流建设”的高峰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戏剧与影视学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2019年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第二级认证。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现有教授27人(博导20人),副教授39人,讲师3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2人。近年来,师资队伍持续优化,现有中组部“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暨全国文化名家3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暨“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科和中国文学学科评审组专家各1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福建省优秀专家2人,省高校领军人才4人,省“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4人,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4人,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7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文化名家2人。
学院本科专业特色鲜明。现有汉语言文学、秘书学、文化产业管理等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分为汉语言文学(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和汉语言文学(教师教育)、汉语言文学(非师范)3个专业方向,该专业和秘书学专业同属于中国语言文学类,实行大类招生。文化产业管理从2014年起招收闽台联合项目学生,通过与台湾淡江大学合作,实行“3+1”的培养模式,联合培养文化产业管理人才。截止到2019年,已先后培养出陈晓明、谢有顺等40余位专家、教授和70余位省级作家协会会员。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学院的前身中文系始建于1950年,是山东师范大学建校伊始即设置的系科之一。文化积淀深厚,文脉悠长。70多年来,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学院的内涵和外延建设均得到了长足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万名合格人才。现有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内的全日制在校生近3000人。
文学院目前专业覆盖全面,学科门类齐全。现设语言文学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书法艺术研究所、企业文化研究所、语文教育研究所五个研究所;两个省级基地“山东省文化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山东省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研究基地”和一个校级基地“古代文学资源研究基地”。共有汉语言文学、汉语言、秘书学3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和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文学与语文教育、中国文学与影视艺术、区域文化与中国文学9个博士学位点及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方向上招收博士研究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与教学论、美学、对外汉语教学10个硕士点和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汉语国际教育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上招收硕士研究生。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1个山东省特色重点建设学科(文艺学);1个山东省重点建设学科(中国古代文学);2个校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学院现拥有一支在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等诸方面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43人;教授32人,副教授4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7人,硕士学位者28人;有国家和省级教学名师各1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者9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齐鲁英才各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省级各类优秀教师8人。这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精良、水平高超的师资队伍为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整体办学实力的提升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